栽啥树苗结啥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栽啥树苗结啥果

栽啥树苗结啥果   秀才村因为清末出过一位秀才而得名。秀才姓苏,忠厚善良,才学超群,很得村里人赞赏。苏家大院坐落在秀才村南头,说是大院,也不过正房五间。院中间有一棵老槐树,树围八尺,树高六丈,炎热时整个大院浓荫四蔽,院前面便是一条官路,一年四季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苏秀才活着时,家境一般,但经常救济村里贫困人家,旱年借粮不收利,涝年施舍不要钱,村里人都称他为苏善人。 中国论文网 /5/view-7110763.htm   到了苏念慈这一辈,虽然家道中落,但苏家积德行善的优良传统被他完全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特别是苏念慈的妻子欧阳梅,一副菩萨心肠,乐善好施。两口子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城里开饭馆,生意兴隆,女儿跟哥哥在城里帮忙,嫁给了城里人,生活美满。   村里人都羡慕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老苏家祖祖辈辈积了大德,儿孙跟着享福。”   苏家大院里的老槐每年3月开花,整个院子白花花的闪人眼,花香传出好远,引得蝶飞蜂舞。这时候,天气热了,苏念慈在院门口竖了一个木牌,上面用毛笔写上:“请进院歇息喝水”七个大字,楷书,很显眼。然后再把一张旧桌子,几把旧凳子摆在老槐下,桌上放着几个大碗,一把大铁壶。过往行人累了渴了,坐下乘凉歇脚,喝水解乏。每天早上,欧阳梅把水烧开,灌进大铁壶,苏念慈把大铁壶撂在桌上,两个人该忙啥忙啥,院门四敞大开,白天从不关门上锁。有时来找水喝的人多,一铁壶不够用,苏念慈便专门买了一口缸,起大早把缸挑满水,啥时有人来,啥时有水喝。每天早上,欧阳梅做饭时会多放点面,吃剩下的窝窝头或馒头就装在盘子里放在桌子上,给走路饿肚子的人吃了充饥。如果没人吃的话,晚上热热自家吃,也不浪费。   村里人给苏念慈算了一笔账说:“每天舍出两个干粮,就是一斤粮食,一年三百多斤,十年三千多斤,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苏念慈笑笑说:“我舍出了那么多粮食,可我家的日子不是照样过吗?没有因为让别人吃了俩干粮,我家就穷了。”   村里人想想也是,别人家不施舍也没比苏家的日子过得更好。   有一天上午,苏念慈家来了一个女人,女人进了院就倒在地上。欧阳梅正巧在家,她把女人扶起来。女人告诉她,她叫刘丽芬,家住榆树店村,因为儿子跟她生气出走了,她到处寻找,又饿又累,才晕倒的。欧阳梅立即给刘丽芬擀了面条。吃完饭,刘丽芬感觉好多了,两个人便拉起了家常。   原来,刘丽芬的男人前几年因病去世了,有一个十八岁的儿子,终日在家闲呆着,无所事事,刘丽芬埋怨他几句,儿子便跟她吵起来,最后撂下一句话:“这个家,我不呆了行不?”说完便甩门走了。   刘丽芬原以为儿子只是说句气话而已,天黑就得回家。可三四天过去了,却连一个音信都没有。她这才着了急,四处打听,也没有结果,便走上了寻找儿子的路。欧阳梅一看刘丽芬挺可怜的,又是一个单身女人,便想起了邻居邱秀。邻居邱秀是个老实巴交的男人,老婆前年被疯狗咬了,时间不长,狂犬病发作便没了,至今还是个光棍。现在刘丽芬遇到难事了,正好让邱秀帮一把,兴许成就一桩婚姻呢。   谁知欧阳梅一牵线,这事就成了。   刘丽芬看中了邱秀,邱秀也看中了刘丽芬。邱秀当即就带上一些盘缠跟刘丽芬一起外出寻找儿子。两个人寻找了大半年,也没有任何消息,眼看盘缠也花光了,刘丽芬只好跟邱秀来到秀才村过日子,儿子的事再慢慢找。   从此,苏家和邱家关系越来越好,欧阳梅和刘丽芬跟亲姐妹一样。   可欧阳梅并不知道,这刘丽芬却是个嫉妒心很强的人。刚来到秀才村时,看到苏家这么干,人缘这么好,心里很感动。可是,时间一长,她发现村里人对苏家都特别好,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的事儿,都少不了来请苏念慈两口子,而邱秀和她就没人来找来请。这让她心里有些不平衡。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来苏家拜访的人络绎不绝。给苏家送野鸡的、送野兔的,还有送蘑菇、花生、大枣的,反正苏家热闹极了,而邱家却冷冷清清的。   其实,来老苏家的,大多是陌生人,他们当年困难时,有的曾经喝过苏家的水,有的吃过苏家的棒子面干粮或馒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们大多都不认识苏家人。当时见苏家大门开着,走进去喊一声没人答应,心想必是主人不在家,看见桌上有水就喝了,有干粮就吃了,喝了水吃了干粮走时说一声:“谢谢啦!”但心里都记着这事呢,有的后来发达了,就前来回报。   刘丽芬实在是看不过眼了。   她跟邱秀说:“苏家人气这么热火,咱家这么冷清,这也显得咱们太没有人缘了,咱们成了他们家的陪衬了。”   邱秀劝她:“人家那是几辈子积攒的,咱没有办法比,要不,咱也学学人家的样子,为村里做点好事?”   刘丽芬说:“咱哪有人家那些多余的粮食啊?再说了,天天烧开水,蒸干粮蒸馒头,我可受不起那个累!”   刘丽芬暗想,我得用点啥法,把苏家的人气往下打打。思来想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