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动生化绪论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 ①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 (蛋白质、核酸、糖、脂类、无机盐和水等)之间的相互适应。 ②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 ③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运动能力(如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恢复、反兴奋剂及其监测技术、机能监控和评定、制定运动处方等)提供理论和方法。 运动生物化学当前的任务 (一)运动与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 身体化学组成与运动能力及健康的关系 (二)运动时物质代谢的动力学研究 (三)运动时代谢调控与运动能力 1、激素调节 2、神经调节 3、酶调节 (四)分子生物学与运动生物化学 * * * * * * * * 生物化学教研室:唐彦萍 1、本课程学习包括理论课(1-10周)和实验课(7-9周)两部分 2、本课程学期学习要求与成绩评定如下: (1)平时占10%,实验占20%. (2)半期,期末考试占70%。 运动生物化学Sports Biochemistry (introduction)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运动对机体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变化及其规律,并用这些研究成果为运动训练、全民健身服务的一门科学。 医务监督 健康检查 生理生化 机能评定 生理生化 训练监控 心理监控和训练 技术分析和诊断 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及科学的训练监控 生物力学障碍 -限制了有效的使用能量 心理学障碍 -限制了对能量的控制 生理化障碍 -限制了能量的产生 绪 论 一、运动生物化学 (一)生物化学 (二)运动生物化学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化学变化特点和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一)生物化学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 细胞的基本构成 自然界所有的生命物体都由三类物质组成水、无机离子和生物分子 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生命体的元素组成 组成生命体的物质是极其复杂的。但在地球上存在的92种天然元素中,只有28种元素在生物体内被发现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和N四种元素,是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这四种元素约占了生物体总质量的99%以上。 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K、Na和Mg。这类元素也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三类元素:包括Fe、Cu、Co、Mn和Zn。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主要少量元素。 第四类元素:包括Al、As、B、Br、Cr、F、Ga、I、Mo、Se、Si等。 生物分子 生物分子是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基础,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生物分子的主要类型包括: 糖、脂、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维生素、辅酶、激素、核苷酸和氨基酸等。 分解代谢——伴随能量释放和利用 合成代谢——伴随能量吸收和储存 化学变化 (新陈代谢)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对机体化学组成的影响和物质代谢特点以及变化规律与身体健康、运动机能和运动能力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学科 (二)运动生物化学 复习 1.运动生物化学的定义 2.组成人体的生物大分子是哪些? 3.组成人体的基本.二.三.四类元素是哪些? 4.运动生物化学怎样为人类服务? 5.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有哪些? 二、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历史 (一)运动生物化学的早期研究 (二)运动生物化学的成熟与发展 (三)我国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 19世纪初的萌芽时期 1807年英国Berzelius的论文“肌肉的机器”中最早报道了肌肉收缩产生乳酸。 1887年Chauveau研究报道了运动时血糖代谢的特点 1886年Pettenkofes和Voit研究报道了肌肉收缩时蛋白质参与供能未比静息状态增加。 20世纪20年代;代表性的研究为Enbden的“运动能提高肌肉的肌糖原和磷酸肌酸的研究” (一)运动生物化学的早期研究 40-50年代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的雅科甫列夫等进行的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专著《运动生物化学概论》,初步建立运动生物化学的科学体系。 60年代,成为一门独立科学。62年由Begerstrom引入肌肉活检,66年起对运动时肌肉能源物质的储量、消耗、供能、代谢物的转换等有更深入的研究,并在运动中应用。68年成立国际运动生化研究组织。召开国际运动生化会议,至今已有10届。 (二)运动生物化学的成熟与发展 第1-10次运动生物化学国际学术会议 (三)我国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 我国运动生化研究起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1958年)北京体育学院开设课程,79年体育科学学会成立时有运动生化与营养小组,80年北京体育学院开办运动生化专业。目前各体育院系本科均开设运动生化课程并有部分院校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全国性的运动生化会议(不定期召开) 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