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季小常识 秋季天气比较干燥,温差也比较大,人的身体相对来说也比较虚弱,要想做好秋季的养生工作,就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始入手,结合秋季的这些特点,结合自身的情况,做好自身的保健。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秋季养生的小常识,相信会对大家的养生很有帮助。 一、不要多吃上火的食物 如:韭菜,生姜,辣椒,花椒等。秋天人的脾胃娇嫩,不宜全方位的进补,以清淡饮食为主,多食菌类,不宜进补过热的食物 。 二、增减衣物要适度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冻”是告诉人们,当秋季来临时,不急于添加衣服可增强人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有益身心健康,适当地冻冻可增强皮肤的耐寒力。但入秋以后气温降低,适时增减衣物是必要的,只是不可骤增骤减,这样有利于身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力。患有慢性疾病及年老体弱多病者,注意保暖是预防秋季发病的重要措施。另外,注意不要熬夜或蒙头睡觉。 三、居室莫忘通风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导致口干咽燥、便秘等症,所以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夜间睡觉要关好门窗,入睡后腹部要盖一些衣被,以防腹部受凉,诱发感冒、腹泻。不过秋季也要注意室内通风。由于秋季气温下降,不少人家关门闭窗以保室内温度,这样做可能使室内污染严重,造成上呼吸道疾患以及头痛、头晕、鼻窦不适、畏光、流涕、恶心和胸闷等症状。秋季要避免熬夜,每晚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使机体有较强的免疫力。 四、户外运动正当时 秋天是人们户外活动、锻炼和旅游的黄金季节。早晨做操、打拳、散步、跑步等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适当增强锻炼可以适应气温的变化,增强抗病能力。人们可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可以选择一些活动量较小的项目,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气功等。不同年龄层次,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五、护肤高招是沐浴 秋季人的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外露部分的皮肤会因缺水变得粗糙,弹性变小,严重者会产生皲裂。因此,要注意皮肤的日常护理,多吃泥鳅、花生、葡萄、甘蔗、芝麻、蜂蜜、梨等食物,能较好地滋润肌肤。初秋湿热并重,仍有“秋老虎”肆虐作恶,人们常常出汗过多,但此时早晚凉爽,便改变了出汗就洗澡的习惯,这就容易使皮肤发生疖肿。因此,保持皮肤清洁对护肤尤为重要。保持皮肤清洁的最佳办法是勤洗澡,沐浴时可在盆内放一些花露水,使浴后的皮肤清洁滑润。 * * * * 亚健康任期长期发展的后果: 1. 10% 将死于肿瘤。 2. 66.7% 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3. 20% 将死于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过劳和意外。 我们的健康意识到位了吗? 最新的一项统计表明:中国人群中时刻关注健康,健康意识较强的只占了17%。 现在我国,每100万元医疗费中,有99%用于治疗,只有1%用于预防;而在发达国家,其比例为7:3。 解释什么是正气?中医基础理论书本是这么说的:正气是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统称,即人体正常功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邪防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说只要体内正气足,抵抗力强,外邪就难以侵入,人就不致于发病了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说如果外邪侵袭,人体正气一定会削弱。 秋季,指我国农历7、8、9 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 个节气。秋季,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且秋风带来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养生。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您的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您亦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 非常容易耗伤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温燥:初秋,夏天炎热的气候还没完全散去,是暑热加上干燥之气。 凉燥:深秋,接近寒凉的冬天,是寒意加上干燥之气。 秋燥:口鼻干燥、口干口渴、皮肤干燥、小便黄少、大便干结。 1、为什么秋季要护养阴气? 《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秋季养阴的保健意义: 正如《黄帝内经》里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2、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