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1.当两年,30位教师自杀时,还拿什么来爱你,教师 2.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一般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现代教育报》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社会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身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对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从而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等不良情绪。 2.人际关系紧张。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抗,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情绪不稳定。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4.心理失衡。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等。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5.不良的个性特征。某些不良的个性特征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心胸狭窄、意志脆弱、过于争强好胜、个人主义、自我封闭、过于敏感等。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 : 1.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1)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基础上,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虑、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4)积极与他人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 (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 (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 (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4.具有教育独创性。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具体表现在: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学生;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学生;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1.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全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1)心理健康的教师较少社会认知偏差,善于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可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例如:遇高年级学生“顶牛”,你会怎样? (2)心理健康的教师善于与学生沟通,容易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在贴近人性的精神层面与学生交流和对话(教育方式的核心),从而可有效地引导学生。 (3)心理健康的教师由于专业能力强,能更好地在专业上引导学生成长。 (4)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自身健康的心态给学生的感染和示范。 资料:美国的鲍德温在研究373位教师与100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 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儿童有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如用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的威胁一样严重。” 辽宁省一项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对12所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对比检测,结果显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属于正相关中的高相关水平。具体表现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心理健康水平低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英语语法课件- 现在进行时.ppt VIP
- 送电线路工-高级技师.doc VIP
- GB_T 50448-2015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docx VIP
- IKEA宜家 PÄRUP 派如普(货号804.937.34)安装指南组装说明书.pdf
- 武进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ppt VIP
- 供热企业运检人员专业知识习题集.pdf VIP
-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安全生产.pdf VIP
- GB 55011-2021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docx VIP
- 2022注册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试题答案人员密集场所 .pdf VIP
- 2023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