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糖酶和脂酶 (2学时,共4学时) 主要内容: 4 果胶酶 Pectic Enzymes 4.1. 果胶物质(主要成分脱水半乳糖醛酸) 果胶是一种高分子多糖化合物,作为细胞结构的一部分,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植物中,它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及其甲酯缩合而成,此外还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 果胶的基本结构是α-l-4-D半乳糖醛酸主链,鼠李糖单元以(l-2)连接于还原端或以(l-4)连接于非还原端。鼠李糖在果胶多糖的主链上引入了节点阿拉伯糖、半乳糖或阿拉伯半乳聚糖再作为侧链以(l-4)连接于鼠李糖上。 果胶含量: 柠檬3.0~4.0%,香蕉0.7~1.2%, 梨0.5~0.8%,苹果0.5~1.6%, 草莓0.6~0.7%。 果胶的种类 (1)原果胶:未成熟果蔬中,不溶于水。 (2)果胶酸:脱水半乳糖醛酸单位上的羧基基本上是游离的(聚半乳糖醛酸),不含甲酯(OCH3)。 (3)果胶酯酸:含一定数量甲酯基团,果胶酯酸包括果胶,果胶分子中75%左右的羧基是甲酯化的。 酯化度大于7即为高酯化度. 果胶类物质给食品工业中带来的难题 任何一种果汁都存在果胶 果蔬汁中: 榨汁中粘度大、汁得率低,过滤难。 进入饮料中造成混浊沉淀、透光率不高。 问题:生产澄清型果汁中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果胶酶? 4.2. 果胶酶分布与分类: 果胶酶是指分解果胶的多种酶的总称。包括果胶水解酶(pectin hydrolases)、果胶裂解酶( pectin lyases,PMGL)、果胶酯酶(pectin esterases,PE)和原果胶酶等。 霉菌中含各种果胶酶,裂解酶;细菌中主要为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高等植物中主要是果胶酯酶和聚半乳糖醛酸酶,不含果胶裂解酶。 4.2.1聚半乳糖醛酸酶(PG): 此类能水解半乳糖醛酸中α-1,4键(优先对甲酯含量低的水溶性果胶酸作用),分两类。 (1)内切PG(endo-PG): 从分子内部无规则的切断α-1,4键,可使果胶或果胶酸的粘度迅速下降,这类酶在果汁澄清中起主要作用。由于酶只能裂开和游离羧基相邻的糖苷键,因此底物水解的速度和程度随它的酯化程度增加而快速下降。最适pH4~5,霉菌中最多,植物番茄中含量高。 (2)外切(exo-PG): 从分子末端逐个切断α-1,4键,生成半乳糖醛酸,粘度下降不明显。pH5.0,钙激活。 4.2.2聚甲基半乳糖醛酸裂解酶(PMGL) 即果胶裂解酶。以随机方式解聚高度酯化的果胶,使溶液的粘度快速下降,果胶裂解酶只能裂解贴近甲酯基的糖苷键,果胶裂解酶同底物的亲和力随底物的酯化程度提高而增加。 pH6.0,只有霉菌中有。 不能水解果胶酸 4.2.3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PGL): 也称果胶酸裂解酶。只能裂解贴近游离羧基的糖苷键。pH8.0~9.5,Ca2+是绝对需要的。细菌中含量高。 4.2.4果胶酯酶(PE) 霉菌果胶酯酶的最适pH一般在酸性范围,它的热稳定性较低。细菌果胶酯酶的最适pH在碱性范围(7.5~8.0)。商业霉菌果胶酶制剂,含果胶酯酶、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裂解酶。 果胶酯酶能使果胶中的甲酯水解,生成果胶酸。 果胶酯酶在降解果胶的同时会伴随着甲醇(CH3OH)的释出,这在制葡萄酒中应注意采用热处理。 植物组织中含量高。果胶在酶作用下脱酯和钙化,使细胞间的粘合强化,但葡萄酒应避免。 苹果汁含有高度酯化的果胶,它易于被果胶裂解酶澄清,而单独使用内切-聚半乳糖醛酸酶几乎没有效果。如果采用内切-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酯酶混合酶制剂。当30%酯键和5%糖苷键被水解时,苹果汁就能达到完全的澄清。 总结 霉菌果胶酶最佳,先果胶酯酶起作用,再果胶酸酶、果胶裂解酶起作用。 问题:生产澄清型果汁中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果胶酶? 5 脂酶 甘油三酯+H2O→甘油二酯+脂肪酸 5.1 脂酶的来源 目前应用的脂酶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从天然组织中提取或直接利用活化天然组织中的脂酶,例如,用皱胃膜中提取出的前胃脂酶类制剂,或者直接用皱胃膜浆就可以生产出意大利式干酪。也有直接利用牛乳中本身含有的脂酶生产增香乳制品的。 另一个来源是用霉菌(如米黑毛霉、青霉等)分离培养,这种办法可批量生产,是未来脂酶生产的主要途径。 5.2 脂酶作用的底物的物理状态 脂酶的天然底物(长链甘油三酯)是不溶于水的,脂酶不能作用于分散在水中的底物分子,而能作用于乳化的脂肪球,脂之间的界面是酶作用的部位,脂酶的活性不是取底物的数量,而取决于底物一水界面的浓度和届面的质量,脂酶在这一界面上裂解底物。当脂酶分子同处在界面的底物分子相接触时,它的构象发生改变,使它能抓住底物分子,这是一个界面激活过程。在脂酶分子构象改变过程中,酶分子中一个特殊的部位(并非活性部位)和底物或界面的一部分依靠空间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