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生活》教材内容解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朱明光 我们面对的几个主要问题 前所未有: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四不像”:这是一门什么课程? “形散神聚,杂而不乱”:怎样把握这门课程的内容目标? “乐学好教”:如何实施这门课程的内容目标? 贯彻十七大精神,教材有什么调整? 前所未有一、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 从把握课程性质的要求来看 设置专门模块讲授文化建设,是课程充分反映党的创新理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时俱进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必要举措。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比较集中地融入课程,是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针对性、更有效地贯彻“三贴近”原则,以学科课程为载体、较为系统地讲授有关文化生活的内容,势在必行。(实效性) 本课程的设置,体现了课程的德育性质和人文价值,凸显了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重要领域的时代意义,增强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这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历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四不像”二、这是一门什么课程? 课程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问题:它没有相互对应、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的学科背景。 文化的探索 人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意义 文化的特性 共享性 积累性 整合性 制约性 我们所要求证的问题,实质上不是课程应该归属什么样的学科,而是课程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学科。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对本课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的内涵给出自己的界定,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从总体上把握课程的学科定位、建构课程的目标体系,既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为主旨,对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做出规范;又要从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入手,在辨析各种突出的文化生活的问题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课程性质与学科定位 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 胡锦涛同志说:“我们要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大力建设和谐文化。” 包括“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基本目标 只有切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是衡量和判断课程能否成立的根本标尺。我们确认本课程的学科定位,如果抽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则意味着势必要皈依某种所谓“文化学”之“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你说它是“四不像”,这就对了。 三、 怎样把握这门课程的内容目标? 体例规范 逻辑结构 内容目标 教材层次划分的设计,体现了以“学习过程为主线”的追求。 活动框的设计反映了课程改革的重要追求:既致力于提供基础性知识,更着力于引导学生体验形成知识的过程。 各种栏目的设计既丰富了教材的信息量,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既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又关照不同学生的差异。 综合探究的功用,在于展现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透彻理解教材的编写体例,对于课程实施的意义是全方位的。它有利于强化课改理念的推行;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实质性内容、有效控制教学的程度和进度;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进。 逻辑结构 内容目标 凭借结构图,既可以明了该单元教学内容的递进层次、横向关联、综合要求,又可以明了该单元的内容目标,确认教学重点,即基本观点。 对教学重点的陈述,没有分列知识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也没有按谁重谁轻的次序排列,大体上依循教材的顺序。 有关重点、难点的解析,将结合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教学重点 文化概念的内涵: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在准确把握文化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文化现象、认识文化功能,确认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这是当代社会发展中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关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986年--1990年考研英语真题及答案.doc
- 1991年--1995年考研英语真题及答案.doc
- 1996年--2010年考研英语真题及答案.doc
- 2001年--2010年考研英语真题及答案.doc
- 2005年--2006年--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doc
- 2006年--2010年考研英语真题及答案.doc
- 2007年--2008年--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doc
- 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doc
- 考研英语真题及答案(1980-2010年)全集 - 副本 - 副本 - 副本.doc
- 工程硕士英语考前辅导.ppt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