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茶道與中國文化情懷4.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道與中國文化情懷 鄭培凱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 中國文化中心主任      飲茶法 生煮羹飲 製團研末 芽葉沖泡   陸羽《茶經》 成書於公元758年前後 飲茶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著作 全書七千多字,分三卷十節 劃分了飲茶的「史前史」與「歷史」   飲茶「史前史」 草昧羹飲 始自神農的傳說 原產地在中國西南,中印交界區域 巴蜀可能是人工採植栽培的發祥地 陸羽《茶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顧炎武《日知錄》︰「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 長沙馬王堆出土西漢竹簡木牌,   有「檟一笥」、「檟笥」字樣 王褒《僮約》︰「武都(陽)買荼(茶)」 漢至唐 北方不太飲茶,南方則從四川,沿長江而下,發展到荊楚吳越一帶 湯煮羹飲為飲茶主要方式 皮日休︰「必渾而烹之,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 開始製作餅茶,研碎使用 (三國.魏)張揖《廣雅》︰「荊巴間采茶作餅,成以米膏出之。」 唐 飲茶大盛︰有茶政、茶稅、茶馬貿易 a 由南方傳佈到華北,以至塞外 b 禪教大興,成了寺院生活習慣,轉而影響民間 c 日用生活必需品,成為經濟貿易大宗 d 陸羽寫《茶經》,創新飲茶規矩與品味,茶道開始 陸羽《茶經》 創茶道,建立品茶藝術,全書分三卷十節︰ 一之源,談茶的性質、名稱與形狀 二之具,羅列採造的工具 三之造,說明種植與採製的方法,辨識精粗之道 四之器,詳列烹茶飲茶的器具 五之煮,論炙茶,用水、煮茶之法 六之飲,講飲茶的精粗之道 七之事,列述古代飲茶的記載 八之出,列舉全國各地的茶產 九之略,談簡略的飲茶方式 十之圖,主張圖繪茶事為背景 茶道與品味藝術 a. 味覺與視覺藝術的統一(四之器) .瓷碗與茶湯的色澤 .擇茶與用水的講究   陸羽《茶經》︰ 「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 火候要活,活火養茶 本色的重要,茶有真香 (Essentialism) d. 儉約的重要 (Minimalism) .「茶性儉,不宜廣」 .「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茶酒爭奇》顯示的      高雅 vs 通俗傾向 唐 秘色瓷侈口碗    高9.4cm 口徑21.4cm 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   陝西省法門寺博物館藏 唐  越窰青瓷碗   高7.6cm 上虞市文物管理所藏 唐  邢窰白釉葵花淺底瓷碗 高4.3cm 口徑14.3cm   傳世品 唐 金絲結條提梁籠子 高15cm 口徑10.5-14.5cm 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 陝西省法門寺博物館藏 唐 素面銀風爐  高56cm 口徑20.7cm 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 陝西省法門寺博物館藏 唐  鎏金鴻雁流雲紋銀茶碾子 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   陝西省法門寺博物館藏 唐 鎏金飛天仙鶴紋壺門座銀茶羅子 高9.8cm 長14.9cm 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 陝西省法門寺博物館藏 宋 團茶研末,精緻點茶 由唐代的蒙頂、顧渚,轉為福建建安北苑 (品味改變) b. 飲茶情趣的變化,點茶與鬥茶 c. 茶具的變化,崇尚建窰黑瓷 (建盞,天目碗) 蔡襄《茶錄》︰「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 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宜立,而易於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然須度茶之多少,用盞之大小。盞高茶少,則掩蔽茶色;茶多盞小,則受湯不盡。盞惟熱,則茶發立耐久。」 南宋 窰變天目茶碗  日本藏 宋元明的通俗茶飲 茶中加果加料 .梅堯臣︰   「此等(精緻茶點)莫與北俗道,只解白土和脂麻。」 .蘇轍︰   「君不見,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又不  見,北方俚人茗飲無不有,鹽酪椒薑誇滿口。」 .吳自牧《夢粱錄》︰   記南宋臨安(杭州)茶館,賣各種奇茶異湯,香花拌茶,還有「七寶擂茶」 「七寶擂茶」︰「明初朱權的《臞仙神隱》書中記有「擂茶」一條︰是將芽 茶用湯水浸軟,同炒熟的芝麻一起擂細。加入川椒末、鹽、酥油餅,再擂勻。假如太乾,就加添茶湯。假如沒有油餅,就斟酌代之以乾麵。入鍋煎熟,再隨意加上栗子片、松子仁、胡桃仁之類。明代日用類書《多能鄙事》也有同樣的記載。可見一般老百姓喝茶,雖然得不到建茶極品,倒是有不少花樣翻新。」 b. 飲用散茶、葉茶 《王禎農書》(1313年成書)記宋末、元初農事︰「茶之用有三,曰茗茶、曰末茶、曰蠟茶。」 茗茶,指茶芽散裝者,南方普遍使用 末茶,指細碾點試者,「南方雖產茶,而識此法者甚少」 蠟茶,指封蠟上貢的茶,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