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民事责任教程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环境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 违约责任 侵权责任 一般侵权 侵犯财产权:非法占有、处分 侵犯人身权:名誉权、肖像权 特殊侵权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产品责任、高度危险作业、环境污染、工作物致人损害、地面施工、饲养的动物 侵权行为是外来词,“Tort”本意是扭曲,后来指过错、罪过。 环境违法行为包括:环境污染、环境破坏,这都可能涉及到环境民事责任问题。 一、环境侵权概述 (一)概念 环境侵权是由于人类活动所致的环境污染或者环境破坏对他人人身、财产或者环境权益带来的损害,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侵权行为。 指向的对象:人身、财产、环境权益(立法不明确,司法实践也无导向性影响,所以一般不涉及) 人类活动:企业生产活动、自然人的日常活动和消费 (二)特征(与传统侵权行为的区别) 1、主体的不平等 环境侵权 加害人是具有特殊经济能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受害人是缺乏规避与抵抗能力的一般公众,弱势群体 企业的巨型化、高科技化是的弱小的社会个体无法与之相抗衡;对受害者而言,也往往因信息不对称及科技知识的欠缺,很难证明加害人的过失 由于主体的不平等,使得民法的过失责任原则、传统的救济方式等制度在环境侵权领域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传统侵权行为:当事人地位基本平等 2、环境侵权的社会性 传统侵权行为:侵害对象一般是特定的人、物 环境侵权行为:“环境”为人类共有,其侵害的常常是已定范围内不特定的多数人或者物 3、复杂性 传统侵权行为:直接作用于受害人的人身、财产,通常是一次性侵害,侵权行为相对较易认定 环境侵权行为:由“环境”充当中介物再作用于人身、财产,通常是多次的、反复的侵害,加害人的侵权行为相对较难认定 4、环境侵权的适法性 传统侵权行为:根据造成债的发生根据是否合法为依据,侵权行为是不合法的 环境侵权行为:必要的经济活动的要求。在价值判断上,符合社会常规的、有价值的活动,甚至是国家鼓励的活动, 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第六章专门规定了民事责任,不仅对民事责任的一般问题作了规定,而且还特别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0条规定:“对承担民事责任的公民、法人需要追究行政责任时,应当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对公民、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是环境民事法律责任行为人承担环境侵权行为责任的条件,它是判断侵权行为人是否应负环境民事侵权责任的根据。 三要件说:行为的违法性、损害后果、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四要件说:行为的违法性、损害后果、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的过错 环境民事责任,在其构成要件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和行为的违法性不再是环境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 1.造成损害后果 受害的主体 国家:对国家财产权的侵害,如河流,海洋。《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规定,对海洋造成污染的,由依法行使海洋行政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法人、其他组织:对法人、非法人财产的侵害 自然人:财产权、人身权的侵害 侵害的后果 财产损害 人身损害 精神损害 环境损害 2.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传统侵权行为:必然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推定 环境侵权行为:因果关系推定 不能确定具体的加害人的; 二人以上同时实施同一种类的危险行为的; 二人以上因分别行为造成同一损害的 行为的违法性不再是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民法通则》第124条: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环境保护法》第41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收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上述规定相冲突造成实践操作中的混乱。 对加害人没有违反环境相关法律规范,但造成受害人损害的行为判断: 在环境法中,即使企业达标排放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 因为企业行为合乎行政管理的要求,只能免除其行政责任,而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 四、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即责任的归属。是指当侵权行为人的行为致使他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应以何种理由、标准和根据使其负责。 归责原则的着眼点是过错或无过错 古代法律一直以过错为责任标准,以维护固有的道德观念。 在我国的民法体系中,一般侵权行为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即“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19世纪以后,科技的发展、机械工具的大量使用,物质文明迅速发展,各种石油、火力、核

文档评论(0)

富贵礼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