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化与健康 城市化作为全球性进程正在改变五大洲的社会和环境景观。城市化既是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也是人口迁移的结果。 2007年,全世界生活在城镇的人口有史以来首次超过了人口总数的50%,这一比例还在继续增加。快速、无计划和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正在使城市发展成为许多新出现的环境和健康危害的交汇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 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全球和地方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环境的质量将在诸多方面对公共卫生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既有固体废物处理、提供安全用水和卫生设施和伤害预防问题,也有城市贫困、环境和健康之间的联系。 2、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 —定义:一个地区所能供养支持、并且不至于造成环境恶化的人口数,包括人类和动物 —如果环境破坏、能源耗竭的话,不论人类或者动物,都将遭受灭顶之灾 —动物种群:遵循自然淘汰法则 食物可及性 生育繁殖行为 传染性疾病等 对一地区而言,动物数量有一定特定规则: (1)Logistic growth (2)Domed or capped growth (3)Irruptive growth —人类种群:马尔萨斯人口论(Malthusian theory,1798年) Negative/positive check 人类(homo sapiens)的生存繁衍依赖于充足的食物,干净的空气和洁净的饮用水 可持续性耕作土地 各种农作物和动物种类 造成动物种群灭绝的因素同样可导致人类灭绝 3、食品不安全性与饥荒(food insecurity and famine) —食品不安全性定义:主要是指来源不稳定和供应不足 —当一个地区人口超过其承载能力,则可引起食品不安全性和饥荒 —伴随生存危机所带来的营养不足,人群死亡率则上升 —死亡率与生育率互相平衡,使人口数趋于稳定:自然淘汰法则 4、生物多样性的丧失(loss of biodiversity) —Biodiversity:biological + diversity —指不同种属动物和植物以及生态系统 —就某一特定地区,还包括同一种属的基因多样性、数量多样性及栖息地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人类无度地增殖结果之一:丧失生物多样性 全球蜜蜂危机 蜜蜂对世界粮食、作物的生产极其重要 人类的食物中,有1/3需要蜜蜂授粉 但是自2006年以来,世界各地蜜蜂大量死亡,可能会加剧本已紧张的全球粮食危机 一旦世界各地的蜜蜂彻底灭绝,必将酿成灾难性的后果,4年之后整个人类也有可能随之灭绝 虽然这种警告有点危言耸听,毕竟黑麦、小麦和大稻等主要粮食作物是靠风授粉的,但是如果地球上的蜜蜂继续大量死亡,必将加剧已经开始的全球粮食危机 蜜蜂“凶手”其实是杀虫剂。有专家指出,滥用杀虫剂不仅会改变蜜蜂的生理结构,缩短其寿命,还有可能污染花粉、蜂蜡等蜂产品 全球出现的工蜂集体失踪事件提醒人们:拯救蜜蜂,就是拯救我们日常必需的粮棉、油料、瓜果 近几年来,加拿大魁北克省大约有40%的蜜蜂消失;印度、巴西及德国、瑞士、比利时、法国、荷兰、波兰、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也相继出现了类似现象 英国演员表演,呼吁关注蜜蜂减少的环境危机 年份 世界 亚洲 非洲 欧洲 拉丁美洲 美国及加拿大 大洋洲 2015 73.02 43.91 (60.1%) 11.53 (15.8%) 7.34 (10.1%) 6.18 (8.5%) 3.68 (5.0%) 0.38 (0.5%) 2020 76.75 45.96 (59.9%) 12.76 (16.6%) 7.33 (9.6%) 6.46 (8.4%) 3.83 (5.0%) 0.40 (0.5%) 2025 80.12 47.73 (59.6%) 14.00 (17.5%) 7.29 (9.1%) 6.70 (8.4%) 3.98 (5.0%) 0.43 (0.5%) 2030 83.09 49.17 (59.2%) 15.24 (18.3%) 7.23 (8.7%) 6.90 (8.3%) 4.10 (4.9%) 0.45 (0.5%) 2035 85.71 50.32 (58.7%) 16.47 (19.2%) 7.16 (8.4%) 7.06 (8.2%) 4.21 (4.9%) 0.46 (0.5%) 2040 88.01 51.25 (58.2%) 17.70 (20.1%) 7.08 (8.0%) 7.18 (8.2%) 4.31 (4.9%) 0.48 (0.5%) 2045 89.96 51.93 (57.7%) 18.87 (21.0%) 7.00 (7.8%) 7.26 (8.1%) 4.40 (4.9%) 0.50 (0.6%) 2050 91.50 5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