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十课要点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8、(2011高考福建卷39)材料三 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051公里,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31:16.7:52.3转变为2010年的9.53:41.15:49.32,但与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 材料四 【答案】①福建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好;海洋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在2005年和2006年急剧下滑,2007年明显回升、平稳发展,但比重依然偏低;海洋经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明显,但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仍可进一步提升。 ②加快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海洋二、三产业;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陆海发展,深化区域合作。 (3)请分析材料三、四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应该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分) 9、(2011高考山东卷28)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 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图9是山东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发展目标)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图。 材料三: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3)材料二反映了那些经济信息?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山东省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11分) 答案: ⑴第一、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经济生活道理: ①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10. 材料五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其中包括高效发展核电。据资料,1公斤核燃料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能量;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相比,核电基本不受风、阳光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核电站不排放有害气体和烟尘,其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同等规模火电站排放量的1.6%;我国目前已建成13太核电机组,电价普遍低于当地标杆电价;2010年,全球发电总量中核电占16%,我国发电总量中核电占2%。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社会用电量将达6.27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约为8.5%。 材料六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从五里岛和切尔若贝利核事故的伤痛,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 (6)结合材料五,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较优势。(10分) 答案: ①在发电效率上,核电单位燃料的能量巨大,比火电具有明显的优势。(2分) ②在生产条件上,核电不受风、阳光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比风能、太阳能具有优势。(2分)③在节能减排上,核电不排放在毒气体和烟尘,二氧化碳排放量低,具有清洁能源的优势。(2分) ④在电力成本上,核电价格普遍低于当地标杆电价,有市场竞争力。(2分) ⑤在市场需求上,我国社会用电量增速快,核电目前的比重低,市场前景广阔。(2分) * * (十一)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怎样认识总体小康? (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总体小康的特点(不足):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注:(1)与(2)是总体小康的表现。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

文档评论(0)

123****66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