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技术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一、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学是阐述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专门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到6岁的儿童。 二、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1、研究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 2、指导教育实践 3、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 三、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孕育阶段(15世纪之前) 十五世纪前,学前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各种著作之中。 中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颜之推(公元前531年_?) 《颜氏家训》 2、西方古代 (1)柏拉图《理想国》 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 公共学前教育的主张。 (2)亚里斯多德 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 要进行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的教育家, 主张“教育遵循自然”。 (3)昆体良 认为人的教育要从摇篮开始。 特点:零散的、不系统的,是出于经验水平 上的。但是对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萌芽阶段(15世纪到18世纪) 夸美纽斯(1592——1670年)著述了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出版),提出家庭是一所母育学校,母亲便是主要的教师等观点。在这本著作中,他全面地论述了儿童出生后头6年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学前家庭教育的体系。 萌芽阶段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 1、尊重儿童,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 2、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 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 (三)初创阶段(十八世纪后期——二十世纪中叶) 学前教育学的创立以福禄倍尔为标志。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主要成就(贡献): 1、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 3、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 4、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 2、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 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合适的环境要具备以下要素: 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 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 4、教师的作用 合适的教育环境 (1)自由的气氛 (2)结构和秩序 (3)真实和自然 (4)和谐和美感 (5)拥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体现对儿童的教育要求,包含有丰富教育内容的教具材料。 感官训练 她设计和发展感官的一套教材、教具有: (1)帮助儿童辨别物体的光滑、粗糙、冷热、轻重和大小、厚薄、长短及形体的触觉练习教具和活动; (2)鉴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及形体的视觉练习教具和活动; (3)使儿童习惯于辨别和比较声音的差别,培养他们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听觉训练教具和活动; (4)提高儿童嗅觉和味觉灵敏度的嗅、味觉训练教具和活动。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的意义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泰梭利时代还是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 在清末维新运动中,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1858——1927年)在《大同书》中的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1892——1982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年) *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1)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2)提出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3)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儿童成为体魄强壮、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的祖国幼苗。 (4)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 (5)幼儿园要和家庭紧密配合。 (6)建立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陈鹤琴 活教育 1939年,陈鹤琴在《小学教师》月刊发刊词中,提出了“活教育”思想,他认为传统教师是死的教育,就是要把死教育变成前进的、自动的、有生气的教育。1940年春,应江西省主席熊式辉邀请,在江西推行儿童教育。同年十月,创办“江西省立试验幼稚师范学校”,实施他的“活教育”理论,后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