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历史问题浅析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地时间2011年8月3日、8月16日、9月5日,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在开罗三度出庭接受审判。他的两个儿子、前内政部长阿德利和6名高级警官一同受审。2012年2月16日接受最后一次庭审 。 ★美国政府对巴林局势表示“非常关切”,敦促各方保持克制。 ★巴林不仅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要盟国,也是美军第五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对美国海湾军事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巴林还是这一地区的离岸银行中心。若巴林局势失控,美国利益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美国开始逐渐把重点从“守护民主”转移到美国外交的“实际利益”上。为了维持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和商业利益,美国选择了支持不受人民欢迎、由贵族掌权的阿拉伯政府。 ★当埃及引发的连锁反应迅速扩散之后,美国长期以来在阿拉伯地区所奉行的外交政策陷入混乱。 ★美国及其盟友以色列都担心,如果这些国家的未来政策完全基于民众的意愿,那么伊斯兰势力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正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 ★可能引发骨牌效应,波及毗邻的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鼓动当地同样被边缘化的什叶派起来反抗,演变成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宗教冲突。以什叶派为主的伊朗,则有可能成为得益者 伊朗 ★ 2011年2月14日,数千名伊朗反对派人士无视政府禁令,在德黑兰城内的多个地点举行集会,声援埃及和突尼斯民众的示威活动。伊朗集会很快演变为反政府示威,并遭到防暴警察镇压。 ★美防长帕内塔2月2日表示,以色列极有可能于今年4月攻击伊朗。名为“深度兵团”的以色列特种部队被传潜入伊朗,针对伊朗核项目开展破坏活动。笼罩在海湾上空的战争阴霾似乎越来越近。从伊朗最近频繁军演,到美国航母出没海湾;从美、英、以色列表示不放弃军事选择,到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从欧美对伊朗石油禁运,到伊朗表示提前中止向欧供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和伊朗的对立日益加剧。双方正在玩一种介于战争与和平的危险游戏。在美国看来,美国力量受到挑战;而在伊朗领导人看来,伊朗被逼至墙角;在以色列看来,以色列日趋危险。 中东乱局的原因 政治视角看中东 ★普遍比较贫穷,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和通胀率都比较高。 ★政治普遍缺乏民主,统治者独裁,政府腐败。在经过长期与政治自由和民主无缘之后,民众普遍希望政治上的改革。长期以来体制僵化、改革滞后严重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这是一波阿拉伯浪潮,将这些革命联系在一起的是它们的根源。最近几年,阿拉伯国家的成长进程一直没有停歇,反而是美国一直在中东地区输出所谓的美国价值观,推行西方的民主思想,更是精心策划中东国家政权更迭,把阿拉伯革命联系在一起的是对摆脱帝国主义的渴望,是同源同根的感觉,政治成熟导致这一切同时爆发。 政治视角看中东 美国在这场“货币权力”地缘冲突中处于暂时领先的位置。 利比亚战争既消耗法国及欧盟的实力,又冲击邻近的法国与意大利社会的稳定,从而进一步恶化了欧盟经济形势。美国以此为背景利用金融手段打压欧元区小国,拉长欧盟金融危机战线,将欧元区小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向欧元,从而达到打压欧元的目的。 美国努力维护其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美国试图借此次北非—中东之乱,推高国际石油价格,从而延长欧洲经济恢复时间;同时,修复受损的“石油―美元”本位制,进一步巩固美元地位,为继续维持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赢得时间和转机。 反以联盟在六天内崩溃 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 地,战争中有100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考虑到战前的力量对比是以色列8万面对埃及、叙利亚、约旦29.5万正规军,各式主要装备比例也多为1/2,再加上前苏联人力、物力的支持,这个结局无疑显得有些荒诞。 苏联策划战争,美国曾计划进攻以色列 苏联利用散布假情报等手段蓄意挑起了这场阿以之间的战争。而苏联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由于以色列在核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为了对付这一威胁,苏联希望在战争中联合埃及对以色列的迪莫纳核设施进行轰炸,他们甚至还计划在以色列沿海登陆。当时,苏联的核潜艇也驶近以色列海岸,以便在以色列准备使用核武时对其进行还击。同样,在战争前夕,美国曾制定一份秘密军事计划,如果以色列向东进入约旦河西岸或者向西攻占西奈半岛,美国将对以色列实施军事打击。但这份计划最终以流产告终。而让美苏两国铩羽而归的,是以色列军队的迅捷的速度。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1974:复仇! 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被动局面,向以色列开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