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大型褶皱考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五大型褶皱考察

2012级地理科学一班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大型褶皱考察  PAGE \* MERGEFORMAT 5 专题五:大型褶皱考察 以广西桂林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引言 今天是地理科学专业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第一天,我小组11名队员,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下,对广西桂林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具体的地质考察,主要项目是针对大型褶皱的岩层产状调查。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典型岩溶地貌。其中,岩溶峰林地貌是桂林重要旅游资源。桂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炎热多雨,降水量分配不均。 实习报告 1、实验目的:对桂林地区大型褶皱进行考察,并了解该区域一定范围内的植被、土壤要素,同时对该地区岩层产状进行测量和记录,对岩性进行观测,进一步直观了解褶皱地貌。同时学会使用罗盘测量岩石产状。 2、实验地点:广西桂林国家森林公园 3、实验时间:2013年11月4日 4、实验天气:晴 24℃ 5、实验路线:至东翼经过轴部最后到达西翼 6、实验工具:主要工具有地质罗盘仪、GPS定位仪,小组成员分别自备笔记本、数码照相机等辅助工具。 7、实验内容: ?桂林国家森林公园距市区3公里,距火车南站7公里,市19路公共汽车往返,交通便捷,公园总面积581.4公顷,森林面积318.1公顷,森林覆盖率53%,是桂林市近郊最大一片国有林区,整个公园内常年山清水秀,郁郁葱葱,林间小道幽静深远,清爽宜人口且具有林区小区气候,冬暖夏凉,夏天气温低于市区3℃,冬天高于市区2℃。 根据考察该地区的地质,地貌形成于晚生代的泥盆系,在海相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大型褶皱。 从山脚下观察该褶皱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东西两翼均为陡峭的山峰丛,而中部为谷地。首先我们从东翼出发,在中部与东翼交界处进行第一个实验。结合老师的详细讲解和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该地的植被状况,该地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中东西两翼以灌木为主,轴部是以马尾松等松树为主的乔木。其原因是岩石在东西两翼主要以灰岩为主,成碱性,适合灌木丛的生长。而灰岩易被侵蚀,不易储水,该坡坡度较大,水不易保存,土壤流失比较严重,土壤较贫瘠。而在???部主要为石英砂岩,为弱酸性,且地势较平坦,土壤保水性较好,岩层较厚,土壤肥沃,适合乔木的生长。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对此地进行了GPS定位,定位数据为(25°13’08.9”N ,110°14’43.7”E ). 根据老师的指导要求,首先前往东翼选取合适的露头,并经考察得出如下两组数据: ?走向:北偏东99°,倾角:44° ?走向:北偏东105°,倾角:37° 该图为小组成员利用地质罗盘仪对岩层产状进行观测 之后我们利用穿越法,穿过轴部到达西翼。并与观测东翼岩层产状的方法相同,进行第二轮观测,并得出以下数据: ?走向:北偏西20°,倾向:北偏西110°,倾角36° ?走向:北偏西35°,倾向:北偏西125°,倾角40° ?走向:北偏西40°,倾向:北偏西130°,倾角38° 该图为国家森林公园背斜的正向剖面图 该图为国家森林公园立体示意图 由于对地质罗盘的使用预知不够,且使用熟练度较低,经老师抽查发现了很多问题,但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对罗盘的使用进一步熟悉掌握。 之后老师对此地进行了解释说明,该褶皱原本较陡峭,容易受到侵蚀,且各点受力不均。张力大的时候其上层容易出现岩石破裂,并加上雨水侵蚀,灰岩的岩层遭到严重破坏,并在周围的石头上显示有断层角砾石,该岩层是在地质构造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上受到压力,下受到挤压力,在东岗岭组石灰岩与应堂江组石英砂岩的相互挤压下,形成高温高压,并产生化学变化,产生混合物,主要为碎屑物和胶结物。其判断依据为:石头层里有颗粒,且棱角分明,圆滑度较小,未经长距离搬运,故判断该褶皱为背斜。 该图为断层角砾岩 结束语 经过了一天的学习和观测,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在测量了广西桂林国家森林公园东西翼的岩石产状以后,对其大型褶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核部受侵蚀地势较低,土层厚呈酸性,基岩为石英砂岩,植被多为马尾松,两翼地形陡峭为石灰岩,土壤呈碱性,土层薄,多草本植物、灌木。经我们调查,判断该褶皱为背斜,顶部受张力,缝隙发育,易受侵蚀,所以,地形倒置,形成背斜谷。 此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机会难得,在此次实习当中,我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到此地褶皱的具体形态特征,并使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深化。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牢记老师的教诲,认真对待每一次观测实验,态度端正,效率极高,得到了带队老师的认可和肯定。由于时间紧张,人数较多,我组成员对罗盘的使???存在遗憾,对实验地的考察不够彻底。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