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1单元学案(全单元)重点分析.doc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1单元学案(全单元)重点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学习目标】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重点】从政治、经济和人物三个角度说明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综述第一单元三课之间关系: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改革的背景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改革的内容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改革的影响 【了解】古希腊文明回顾:(结合必修一内容和P4“历史纵横”) 爱琴文明:公元前20-12世纪,先是克里特文明,后是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8世纪,是古希腊从青铜器向铁器过渡的时代。反映这一时期希腊社会情况的是著名的《荷马史诗》,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荷马时代”。 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形成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氏族社会-城邦国家。形成城邦国家,如雅典和斯巴达,政体多种,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 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时代(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基;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顶峰,随后走向衰败) 公元前4世纪(前338年)被马其顿所灭,亚历山大征服了希腊。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位于 半岛,有小块的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如附近有海港 ) 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有利于 、 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P5【学思之窗】想想看,与古代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古希腊 (海洋文明) 古印度与中国(大河文明) 地理环境 ①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 ②多岛、多山、多良港,少平原,土地贫瘠;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地处大陆腹地,拥有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土地肥沃。 经济 经济生活多样性 (农业/手工业/工商业) 农耕经济(小农经济) 政治 小国林立,难以统一 (追求民主政治) 幅员辽阔,武力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 平等互利观念、富含民主与科学精神、追求自由与平等 安土重迁、注重等级观念、个性保守(或缺乏个性追求) 二、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后的3个世纪,对希腊历史的了解主要根据盲诗人荷马的史诗。当时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又有人称为“黑暗时期”。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志:以_________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平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权力分配不公:贵族掌权(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长老会议【最高决策、监察、审判机关】)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没有 ) ②经济上财富分配不均: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通过 、 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 (2)结果:公元前632年,雅典发生平民武装暴动。 (3)影响:给贵族敲响了警钟,促使其对统治政策进行局部调整。 局部调整:①把习惯法编定为 ,限制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 ②仍然维护 ,允许债务奴役、刑法严酷; 评价:局部调整不能缓和社会矛盾,必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 三、“工商业的发展”(改革的经济背景) 1.经济发展: ①农业: 铁农具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经济作物得到发展; ②手工业、造船业取得进步。 ③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2.影响: (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展开分享贵族政治权利的斗争。 (2)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 ①“平原派”(贵族)主张贵族寡头政治; ②山地派(平民)主张激进民主政治。 ③海岸派(工商业者)主张温和改革。 各自的主张及主张不同的根本原因原因:代表的阶级阶层不同。 “山地派”和“海岸派”的共同目标:反对贵族专权,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理解:政治现状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所有这一切成为梭伦执政和改革的历史宏观背景。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三、首席执政官梭伦(改革的主观条件) 1.萨拉米斯岛问题。 (1)萨拉米斯岛的地理位置:雅典的出海门, (2)丧失萨拉米斯岛的原因:社会动荡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梅加腊等城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了雅典。 (3)丧失萨拉米斯岛的影响:沉重打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