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电视机期末复习题
电视机原理
理论考核试复习题一
一、填空
1、我国电视机的图像信号采用 残留边带 发射。
2、同步分离电路的作用是从视频信号中分离出 行、场同步 信号。
3、电视兼容是指彩色电视系统与黑白电视系统可以 相互 收看。
4、为了色差信号只能“插”到 亮度 信号频谱空隙传送,这称为频谱交叉技术。
5、显像管的灯丝的作用是烘烤 阴极 ,使之发射电子。
6、色纯度是指彩色显像管显示 单色 光栅的纯净程度。
7、遥控彩色电视机是以 红外线 作为载体来传送遥控信息。
8、微处理器的工作条件是稳定的 稳定 电压、正常的时钟振荡、复位端子必须加入正确的复位脉冲信号。
9、采用I2C总线控制,只用两条控制线就能对挂接在总线上的 各集成电路 实施控制。
10、大屏幕彩电新技术采用了 频谱交叉技术 来实现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分离。
11、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是 像素 ;模拟电视信号采用的是 调频 的方式发送。
12、彩色可以用亮度、 色调 、色饱和度三个物理量来描述; 人眼 对彩色的分辨力比对亮度信号的分辨力要低。
静会聚是指R、G、B电子束在没有进行 时的会聚。
14、从全电视信号中分离复合同步信号采用 幅度分离电路
微处理器的工作条件之一是 电源 复位 时钟信号 。
彩色电视机的遥控是采用红外线为 载体 来传送信息。
17、所谓准分离式伴音系统,是采用两个声表面滤波器SAWF1和SAWF2,将 中频和 中频分开,分别送到各自独立中频通道进行处理。
二、单项选择
1、彩色电视机出现无光栅、无图像、无伴音故障现象的可能部位是( )。
A、场扫描电路 B、伴音电路 C、开关电源 D、A与C
2、彩色电视机解码器输出的信号是( )。
彩色全电视信号 B、三个基色信号 C、亮度信号 D、B与C
3、PAL制解码器中,梳状滤波器的作用是( )。
A、ACC检波 B、色同步分离 C、色同步选通 D、将Fu、Fv/Y分离。
4、行输出管工作于( )状态。
A、开关 B、放大 C、截止 D、饱和
5、电视机中,场扫描电路停止工作时,将会出现( )的故障现象。
A、无光栅 B、有光栅无图像 C、水平一条亮线 D、垂直一条亮线
6、PAL制电视机对图像信号的解调采用的是( )。
A、鉴相器 B、鉴频器 C、同步检波器 D、包络检波器
7、当末级视放的蓝视放管出现开路故障时,屏幕将会出现( )。
A、紫色 B、青色 C、黄色 D、黑色
8、三基色原理说明,由三基色混合得到的彩色光的亮度等于( )。
A、红基色的亮度 B、绿基色的亮度 C、蓝基色的亮度 D、三个基色亮度之和
9、电视机的伴音正常,而图像出现模糊不清,原因有( )。
A、高频头 B、中频通道 C、开关电路 D、显像管及附属电路
10、某电视机出现有光栅,无图像、无伴音,故障原因有( )。
A、电源 B、高频头 C、行扫描电路 D、显像管及附属电路
11、图像信号的频率范围是( )。
A、0-6MHz B、0-8MHz C、0-6.5MHz D、38MHz
12、S端子是五芯端子,即( )。
A、视频信号输入/输出,音频输入/输出,接地;B、亮度信号输入/输出、色度信号输入/输出,接地;C、三基色输入/输出,音频输入/输出,接地;D、亮度信号输入/输出,基色信号输入/输出,接地。
13、彩色电视机出现无光栅、无图像、无伴音故障现象的可能部位是( )。
A、场扫描电路 B、伴音电路 C、开关电源 D、A与C
14、彩色电视机亮度通道对亮度信号进行延时是为了( )。
减小干扰 B、增大亮度信号的幅度 C、与色度信号同步 D、B与C
15、PAL制解码器中,色同步分离是采用( )。
A、频率分离 B、幅度分离 C、时间分离 D、相位分离。
16、行推动管工作于( )状态。
A、开关 B、放大 C、截止 D、饱和
17、电视机中,场扫描电路可能出现( )的故障现象。
A、图象水平线性不良 B、无伴音 C、水平一条亮线 D、垂直一条亮线
18、ANC电路的作用是( )。
A、自动增益控制 B、自动频率控制 C、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