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河流域的历史地理状况及其历史变迁.ppt
淮河流域的历史地理状况及其历史变迁 历史五班 高蒙龙 110710128 流域概况 流域西起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毗邻。 流域地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及湖北5省,由于历史上黄河曾夺淮入海,现状淮河分为淮河水系及沂沭泗水系,废黄河以南为淮河水系,以北为沂沭泗水系。 历史上淮河是一条从云梯关独流入海的河流,河道宽阔,水流通畅。沂、沭、泗河都是淮河的下游支流。 《尔雅》:江淮河济为四渎 。《淮南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自然地理的一条重要分界线,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现实意义。 中国最早的历史地理典籍《禹贡》上就记载着“导淮自桐柏”。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由无数小溪汇合成小河,直到桐柏县城以西15千米处的小镇固庙,才开始形成河床。因此,历史上曾把固庙视为淮河之源。 早在公元前600年以前,在支流淠河和东淝河之间洼地周围,圈堤蓄水,即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芍陂。经历代维修扩建,堤周长在一百里至三百里之间变化。 公元前486年,挖通了邗沟,开通了淮河和长江之间的航运。 公元前482年,又开通了鸿沟,连接淮水与黄河。 ?根据史料记载,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经常泛滥的地区。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1194—1855年,黄河长期夺淮达661年,这一时期,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据《淮系年表》及其它有关史料记载,在4个朝代期间 ,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化。 一方面,从此图不难看出,淮河的水系特征:上游大致属于扇状水系;中游属于不规则的羽状水系;下游注入洪泽湖。 这样的水系特征在降水量较大时,不便于水流的及时排泄,易形成洪灾。 另一方面,淮河位于气候过渡带。以南江淮地区在6-7月间由于副高影响形成梅雨季节,支流大量汇入。 7-8月间,雨带北移至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形成了这一地区明显的雨季。 淮北地区属 黄淮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人口集中,耕地广阔。由于水系和气候、地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的这一地区多发水文灾害。 淮河在历史上每2至3年即发生一次水灾。特别是黄河夺淮入海口800年间,发生水灾达350次。 1931年淮河大水,水淹蚌埠,淹地面513·3公顷,死7·5万人。 1975年淮河上游暴雨,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失事,严重受灾人口550万,死亡数万人,京广铁路被冲毁102公里,中断停车18天。 1991年,江淮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涝成灾,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受灾人口达1·3亿,死亡1200多人,伤25万多人,仅安徽、湖北两省55个县市受淹,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亿元。 淮河水灾如此频繁,以致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 以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我的老家就位于淮河的重要支流—涡河之畔。 小时候经常会发洪水,影响渡口的交通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洪灾严重的年份,政府会组织救援队加固大坝、转移受灾群众。 后来在00年前后,由于连续的强降水,洪水过大,威胁到了我家的房屋,也使得我们搬了家,离开了生活了十多年的老家。 至今对泛滥的洪水和受灾的景象记忆犹新 受黄河夺淮的影响,淮河下游洪泽湖经历了复杂的扩张与形成过程。 从历史时期尤其是建国以后,政府对于淮河的治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长期而富有成效的计划与措施。 1991年大洪水之后,国务院会议明确了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治淮的18项骨干工程 ,也是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 流域内现在的发展概况 淮河流域适宜居住,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5省35个地(市), 189个县(市),1997年总人口为1604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 594人/k㎡,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k㎡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流域内自然风光优美,不仅有许多自然景区,而且包含许多人文景观和遗迹,文化底蕴丰富。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加速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淮河流域耕地面积1333公顷,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薯类、大豆、棉花和油菜,1997年粮食产量为8496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3%。 工业以煤炭、电力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轻纺工业为主。已建成淮南、淮北、平顶山、徐州、等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近十多年来,煤化工、建材、电力、机械制造等轻重工业也有了较大发展,郑州、徐州、连云港、淮南、蚌埠、济宁等一批大中型工业城市已经崛起 。 境内不仅有京九、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干线,还有多条煤炭运输干线。以及可以通往日本、新加坡等海外的港口,区位优势明显。 总结 关于淮河有太多的方面,不能一一列举 经过重新规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