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气污染技术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3 4 5 2 重庆大气污染分析 地理因素 能源消耗因素 污染排放因素 污染治理因素 气象因素 目录 一、地理因素 1、地形 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于丘陵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一、地理因素 2、地貌 重庆市地处我国四川盆地东部,属我国陆地地势第二级阶梯。东北部雄踞着大巴山地;东南部斜贯有巫山、大娄山等山脉;其西为红色方山丘陵;中部主要为低山与丘陵相间排列的平行岭谷类型组合。 重庆市三维地貌图 重庆地貌的特点 (1)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 全市最低点在巫山县碚石村鱼溪口,海拨73.1m;最高点为巫溪、巫山和湖北神农三县交界的阴条岭,海拨2797m,相对高差2723.9m。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多在海拨1500m以上;西部地势低,大多为海拨300—400m的丘陵。 (2)地貌造型各样,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市地貌类型分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平坝等8大类,其中山地(中山和低山)面积62413.24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75.8%;丘陵面积近14985.76平方公里,占18.2%;平地2964.22平方公里,占3.6%;平坝面积1976.14平方公里,占2.4%。 重庆地貌的特点 (3)地貌形态组合的地区分异明显。 华莹山—巴岳山以西为丘陵地貌;华莹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北部为大巴山中山同地;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属巫山大娄山山区。 (4)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喀斯特地貌大量集中分布,地下水和地表喀斯特形态发育较好。在北斜条形山地中发育了渝东地区特有的喀斯特槽谷奇观。在东部和东南部的喀斯特山区分布着典型的石林、峰林、洼地、浅丘、落水洞、溶洞、暗河、峡谷等喀斯特景观。 二、气象因素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较热,七月八月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1.9℃,最低-1.7℃,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重庆雾多,是由于重庆地理环境形成的。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而重庆璧山县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二、气象因素 从表2和图3可以得出结论:重庆市大气污染冬季及冬季前后最为严重,夏季空气质量较好。 二、气象因素 本图是通过重庆市气象资料对大气混合层厚度进行了计算,见表3。 1、大气混合层厚度 夏季太阳高度角高,太阳辐射最强,所以大气混合层厚度相对其他季节较厚,容纳污染物的交换空间相对较大,且太阳辐射的热力作用也使混合层内的湍流混合作用增强从而使该层内的中性和稳定类层结相对减少,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相反,冬季太阳辐射减弱,且小风与静风频率较高,湍流发展受限,相应地湍流强度也最弱,大气稳定度过于稳定,混合层厚度减小。故冬季混合层厚度最小,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二、气象因素 2、降水的季节性变化 降水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能起净化和再分布的作用。比如较浑浊的天空,在降雨后,空气就会变得清新。这就是降水对大气的清洗净化作用。大气污染物的降水清洗过程是由作为清洗作用的降水与清洗对象的大气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完成。降雨对PM10、SO2和NOX三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值均有不同能力的清除作用,其中对PM10清除能力最强。不同等级降雨的清除能力大小排序为大雨小雨中雨微雨。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两季,冬季降水较少,导致了冬季相对与夏季降水对污染物清洗能力下降。 酸雨 重庆市酸雨污染与能源结构关系密切,气象因素是酸雨形成的重要条件。 特殊的地形和气象动力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十分不利。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 东及东北临大巴山,南及东南靠贵州高原, 呈三面闭合态势。重庆市地面流场以辐合型为主, 局地城市风、山谷风明显。由于能流物流高度集中的城市活动所释放的热量较多, 造成主城温度比周围农村年平均气温高0. 5~ 1. 5℃, 形成城市风, 造成局部地区气象的异常和大气污染物浓度在城区的增加。 此外, 重庆地区峰谷相间, 盆地丘陵交错, 山谷风较为显著, 白天与夜间山风、谷风交替, 使大气污染物在区内起伏跌宕, 难以向外扩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