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天一案件的教育启示 中国民众对李天一事件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政治性的关注。大多数民众特别需要表达他们对特权、腐败、权力伪善的愤怒,还无暇去进一步思考深层的品性、人性和反社会问题。民众政治愤怒的对象显然并不只是李氏父子,而且还有像他们那样的其他人。民众最不能容忍的便是这些人的伪善。李家人唱红歌时的庄严肃穆、高亢音调与丑恶、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冠冕堂皇的政治说教与实际的家庭教育失败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与薄熙来、谷开来、王立军身上的伪善有得一比,造成了强烈的戏剧反讽(irony)效果。 美国戏剧家田納西·威廉斯说,比说谎更恶劣是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既说谎又伪善。薄熙来、谷开来、王立军是既说谎又伪善的人,现在李双江因为儿子的缘故也被归入了这一类人。姑且不论这里面有没有情绪性的因素,这样的反应不是没有道理的。2010年11月26日晚,李双江和夫人梦鸽双双出席重庆的如梦如歌红色经典歌曲演唱会,有一张李双江夫妇与薄熙来手挽手唱红歌的图片在网络上相当流行。对这场红歌会,李天一的母亲说,生活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唱着这些红色经典歌曲,会更加激发人们对今天美好生活的珍惜和热爱。对比儿子李天一破坏别人生活的恶行和父母对他的一味庇护,李氏夫妇当时的话说得越动听,在今天听来就越叫人觉得滑稽和恶心。 伟大的17世纪法国箴言作家拉罗什福科(La Rochefoucauld)说过,“我们痛恨那些用诡计欺骗我们的人,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比我们聪明”。李双江们自以为比民众聪明、优越,自以为可以把民众永远当傻瓜一般地愚弄、玩耍。今天,民众有理由对那些道貌岸然的歌功颂德、大话吹嘘和道德说教感到愤怒,他们也同样有理由厌恶和嘲笑那种令他们苦涩、压抑、弱智和渺小的伪善,不只是李家的伪善,而且也是一种更大的,以李家为象征代表的伪善。 ——徐贲《比“坏种”更恶劣的是伪善》 2009年8月1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答凤凰网友提问 主持人:您是一个世家,父亲是第一任的天津市市长,母亲也是我们的前辈,算是报社的领导,这样的家庭下来的生长环境,是一个什么样的气氛,是严父慈母、慈父严母呢,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 俞正声:对我有什么影响。我父亲,我12岁的时候他去世了。这个后来一直是我母亲,我母亲是今年一月份去世的。我给你举两个例子吧,我小学开始是在一个干部子女很集中的地方上的小学,后来在五年级的时候呢,我父母决定把我转到我们胡同里一个小学,就是一般的老百姓都去的小学。你可以想想他们的用心是什么。 俞正声:第二个呢就是,我母亲去世时候的住房的面积,小于她文化革命以前的住房面积,你可以想一想,我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留给我们什么呢,就是希望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希望我们做一个跟老百姓一样的人,不要有特权,不要谋求特权。我母亲去世以后啊,我把我父母的骨灰,合葬了一个普通的公墓里头,很普通,墓碑上没有写任何的生平和他的官职,我想这符合他们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做人准则,你说留给我们什么,就是留给我的这个。 “育人”七路径 第一、熏染(环境:人和物) ——泛“人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俄罗斯男人的宣言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游,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语录) 上述黄少华研究表明: 仅有23.4%的老师才能做到不仅课堂强调品德教育,而且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而这恰恰是孩子认同并喜欢的。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而人的自由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德育是施教者对受教者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把社会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道德品质,并表现出积极道德道德行为的过程。 德育本质应该是自由人对自由道德学习主体自由成长的自由促进。 第二、约束(律令:社会的、学校的;道德的) ——学校; ——社会; ——家庭: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 (教师的修养提升也是需要约束的:——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即将出台《中小学 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 第三、感悟(自主阅读、观察) 德育本质应该是自由人对自由道德学习主体自由成长的自由促进。 现实的教育理论上,德育的本质不是自由而是强制;实际教学中,德育主体和道德学习主体丧失了其主体自由,施教者与受教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