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諸病源候論

諸病源候論 隋 巢元方 臣聞人之生也,陶六氣之和,而過則為診;醫之作也,求百病之本,而善則能全。若乃分三部九候之殊,別五聲五色之變,揆盈虛於表裡,審躁靜於性韻,達其消息,謹其攻療,茲所以輔含靈之命,裨有邦之治也。 國家丕冒萬宇,交修庶職。執技服於官守,寬疾存乎政典。皇上秉靈圖而迪成憲,奉母儀而隆至化。明燭幽隱,惠綏動植。憫斯民之苦,佇嘉醫之拯濟。且念幅員之遼邈,閭巷之窮厄,肄業之士,罕盡精良;傳方之家,頗承疑舛。四種之書或闕,七年之習未周,以彼粗工,肆其億度,夭害生理,可不哀哉﹗是形□怛,或懷重慎,以為昔之上手,效應參神,前五日而逆知,經三折而取信,得非究源之微妙,用意之詳密乎? 蓋診候之教,肇自軒祖;中古以降,論著彌繁。思索其精,博利族眾,乃下明詔,疇咨舊聞,上稽聖經,旁摭奇道,發延閣之秘蘊,敕中尚而讎對。《諸病源候論》者,隋大業中太醫巢元方等奉詔所作也。會粹群說,沈研精理,形脈之証,罔不該集。明居處、愛欲、風濕之所感,示針、撟引、湯熨之所宜。誠術藝之楷模,而診察之津涉。監署課試,固常用此。乃命與《難經》《素問》圖鏤方版,傳布海內。洪惟祖宗之訓,務惟存育之惠。補《農經》之闕漏,班禁方於遐邇。逮今搜采,益窮元本,方論之要殫矣,師藥之功備矣。將使后學優而柔之,視色毫而靡愆,應心手而胥驗。大哉﹗昧百草而救枉者,古皇之盛德;憂一夫之失所者,二帝之用心。弭茲札瘥,躋之仁壽,上聖愛人之旨,不其篤歟。 翰林醫官副使趙拱等參校既終,繕錄以獻,爰俾近著,為之題辭。顧惟空疏,莫探秘賾 。徒以述善誘之深意,用勸方來;楊勤恤之至仁,式昭大庇云爾。謹序。 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玉清昭應宮判官中散大夫尚書左司郎中知製誥史館修撰 判館事上護軍常山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二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宋綬奉敕撰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 風病諸候(上凡二十九論) 隋 巢元方 一、中風候 中風者,風氣中於人也。風是四時之氣,分布八方,主長養萬物。從其鄉來者,人中少死病;不從其鄉來者,人中多死病。其為病者,藏受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 其入經脈,行於五臟者,各隨臟腑而生病焉。 心中風,但得偃臥,不得傾側,汗出,若唇赤汗流者可治,急灸心俞百壯;若唇或青或黑,或白或黃,此是心壞為水。面目亭亭,時悚動者,皆不可複治,五六日而死。 肝中風,但踞坐,不得低頭,若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唇青面黃者可治,急灸肝俞百壯;若大青黑,面一黃一白者,是肝已傷,不可複治,數日而死。 脾中風,踞而腹滿,身通黃,吐咸汁出者可治,急灸脾俞百壯;若手足青者,不可複治腎中風,踞而腰痛,視脅左右,未有黃色如餅粢大者可治,急灸腎俞百壯;若齒黃赤,鬢發直,面土色者,不可複治。 肺中風,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視目下鼻上下兩旁下行至口,色白者可治,急灸肺俞百壯;若色黃者,為肺已傷,化為血,不可複治。其人當妄,掇空指地,或自拈衣尋縫,如此數日而死。 診其脈,虛弱者,亦風也;緩大者,亦風也;浮虛者,亦風也;滑散者,亦風也。 二、風候 風邪之氣,若先中受於陰,病發於五臟者,其狀奄忽不知人,喉裡噫噫然有聲,舌強不能言。發汗身軟者,可治;眼下及鼻人中左右上白者,可治;一黑一赤,吐沫者,不可治;汗不出,體直者,七日死。 三、風口噤候 諸陽經筋,皆在於頭。手三陽之筋,並結入頷頰;足陽明之筋,上夾於口。諸陽為風寒所客則筋急,故口噤不開也。 診其脈遲者生。 四、風舌強不得語候 脾脈絡胃,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之別脈系舌本。今心、脾二臟受風邪,故舌強不 五、風失音不語候 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會厭者,音聲之戶;舌者,聲之機;唇者,聲之扇。風寒客受於會厭之間,故卒然無音。皆由風邪所傷,故謂風失音不語。 《養生方》云︰醉臥當風,使人發喑。 六、賊風候 賊風者,謂冬至之日,有疾風從南方來,名曰虛風。此風至能傷害於人,故言賊風也。 其傷人也,但痛不可得按抑,不可得轉動,痛處體卒無熱。傷風冷則骨解深痛,按之乃應骨痛也。但覺身內索索冷,欲得熱物熨痛處,即小寬;時有汗。久不去,重遇冷氣相搏,乃結成瘰 及偏枯;遇風熱氣相搏,乃變附骨疽也。 七、風痙候 風痙者,口噤不開,背強而直,如發癇之狀。其重者,耳中策策痛;卒然身體痙直者,死也。由風邪傷受於太陽經,複遇寒濕,則發痙也。 診其脈,策策如弦,直上下者,風痙脈也。 八、風角弓反張候 風邪傷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似角弓者,由邪入諸陽經故也。 九、風口候 風邪入於足陽明、手太陽之經,遇寒則筋急引頰,故使口 僻,言語不正,而目不能平視。 診其脈,浮而遲者可治。 《養生方》云︰夜臥,當耳勿得有孔,風入耳中,喜令口 。 十、柔風候 血氣俱虛,風邪並入,在於陽則皮膚緩,在於陰則腹裡急。柔風之狀,四肢不能收,裡急不能仰。 十一、風痱候 風痱之狀,身體無痛,四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