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模块 群体心理与行为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模块 群体心理与行为 教学目录 第一单元 群体基础: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一、群体概述 1.群体的概念: 群体(group):指一定人数人群的有机结合体。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具有共同关注的目标/任务/活动,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的个体的集合。 3.群体生命周期:“五阶段”模型 4.群体结构:角色、规模、功能 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 一般认为,群体的适宜规模为5人或7人。 群体功能 完成组织任务 满足组织成员需要:地位与自尊需要;归属与情感需要;安全保障;利益需要 二、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指个体在他人的影响下心理、行为和绩效的变化。 群体对个体影响(一) 社会促进作用:他人在场时,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 社会致弱作用:他人在场时,绩效水平降低的倾向 有关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家特里普里特在1897年通过研究发现,他人在场或群体性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行为的效率。实验在三种情境下进行:第一种情境是被试单独骑行25英里路程;第二种情境是被试骑行时有一人跑步伴行,路程同样为25英里;第三种情境是被试与他人进行25英里骑行比赛。结果显示,在单独骑行情况下,平均速度为24英里/小时;有人伴跑骑行,平均速度则提高为31英里/小时;而在竞争情境下则无明显改善,平均速度为32.5英里/小时。 社会促进的两种效应 1.结伴效应?   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刺激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 2.观众效应?   个体从事的活动,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影响 。 怎么解释以上现象? drive theory(Robert Zajonc) 群体对个体影响(二) 社会惰化作用: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德国心理学家Ringelmann研究发现,在众人拉绳子的实验中,如果1人的力为1,3人的力则为2.5,8人的力仅为4。群体规模越大,群体成员的生产力却下降了。 减少社会惰化的方式: 群体对个体影响(三) 去个性化(匿名效应):个体在群体情境中会做出一些他们在个体情境下不会做出的事情。 群体对个体影响(四) 协同效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2 第二单元 群体动力分析 1、群体意识: 指在一定群体中占主导地位、几乎支配全体成员言行的思想、观点。它是个体意识通过群体得到的集中、典型的反映。 2、群体规范(norms) 概念: 广义--群体对成员所预计和期望的行为准则 狭义--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群体规范的主要类型 绩效规范 行为规范 资源分配规范 群体规范形成的心理机制 模仿 暗示 顺从 感染 3.群体压力 指当群体成员意识到自己的观点、行为与群体规范不一致或与大多数人有分歧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它对个体行为产生约束力。 群体压力的作用 积极作用—规范成员行为,有利于群体目标实现。 消极作用—阻碍成员个性发展。 4.从众行为(conformity) --指在群体情境下,个人感受到群体压力,从而在知觉、判断、行为上,和群体中大多数人趋于一致的倾向性。 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1)缺乏信息——信息压力 (2)害怕偏离——规范压力 5.群体凝聚力 (group cohesiveness) 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or忠诚度),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 ?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①从个人和群体的心理互动看,群体自身是否对其成员具有吸引力和成员个人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②从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关系来看,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是否一致,也影响到群体凝聚力;   ③从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来看,这一结构是否遵循一致性和互补性原则,也影响其凝聚力的高低;   ④从群体成员与领导的关系来看,群体成员是否信任和了解其领导才能,以及领导资格的取得是否具有合法性,领导个人是否有魅力,也影响群体凝聚力的高低;   ⑤从群体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在群体内不存在分裂的前提下,外部环境压力越大,群体凝聚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 一般情况下,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群体更有效;但这并不表明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二者的关系非常复杂。这是因为: 1)群体凝聚力 群体生产率 2)群体凝聚力对群体生产率的作用还受到群体目标、态度、群体规模以及群体规范等的影响 群体凝聚力、绩效规范与绩效水平的关系 第三单元 团队建设 1.什么是团队? 从两方面挑选团队成员 候选人综合能力考察 团队角色分析 实干家(Company Worker) 典型特征:保守;顺从;务实可靠 积极特性:有实践经验;工作勤奋;有自我约束力 弱点:缺乏灵活性;对没有把握的主意不感兴趣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