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的质量管理 拼音:zhì liàng 1. [mass]∶物体的一种性质,通常指该物体所含物质的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2. [quality]∶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项目质量计划 项目质量保证 项目质量控制 第一节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1.什么是质量? 质量概念随着历史发展变迁。 从数量到质量 二战前,追求数量、高成本高质量 质量相关术语 1)质量(quality)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国际标准ISO9000-2000中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可以由形容词修饰,好、差、优秀。 “固有”指本来就有、永久的,对应“赋予的” 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人员质量 2)过程(process) 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完成, 产品和服务质量最终由过程或活动来保证。 3)程序(procedure) 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4)产品(product) 产品-过程的结果 现代质量理念 1)顾客满意 顾客是质量的鉴定人。 企业的所有战略都是“顾客驱动”。 2)适度质量 适度质量--指关注产品质量生产的经济性问题。 质量要求由“完美”发展到“适度”。 3)质量的时间性 时间性也是描述产品质量的一个维度。即时间会改变顾客对质量的认识。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 1)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手工作坊时代,“操作者的质量管理”,经验即标准。 从秦时的刀光剑影中得到一个质量管理的结论:一是标准化,二是执行。这就是质量管理的全部内容。 《 吕氏春秋》中提到的“物勒工名”。“物勒工名”就是在兵器上刻所有跟这支兵器质量有关系的人的名字。从丞相,如吕不韦,到工师,即负责的大臣,到工臣,即厂长,最后是工匠,即铸造的底层工人。 《礼记》中“月令”篇,也有相关的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 2)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40年代,“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仪器设备是手段,事后检验,不经济 3)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50年代,“质量专家的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技术应用,从质量波动中找出规律,从各个环节控制、预防。 4)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二战后,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 GE质量经理费根堡姆1961年在他的Total Quality Control 书中提出 。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 80年代后,在全世界推广。1987年,ISO在总结各国TQM的基础上,制定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5)质量管理的国际化 国际贸易发展使制定质量管理国际标准成为迫切需要。1987年3月,ISO9004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正式发布。 质量先驱的质量观 一.现代质量管理之父—— 威廉·爱德华·戴明 博士 (W.Edwards.Deming)(1900~1993) 以戴明命名的国家质量管理奖-“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 1956 日本裕仁天皇颁发二等宝藏勋章 1987 里根总统颁发给戴明国家技术奖,产生了国家质量管理奖-“鲍德里奇奖”, 他认为,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一旦改进了产品质量,生产率就会自动提高。 许多质量管理专家认为,戴明的理论帮助日本从一个衰退的工业国转变成了世界经济强国。 1981年,NBC播出《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戴明管理理念开始在美国盛行。 1.戴明的质量观 1)质量定义 戴明没有给质量下一个精确定义:“如果一种产品和服务对别人有所帮助,并能持续占有不错的市场份额,那么可以说他们拥有质量。” 2)减少变异 强调通过减少生产和设计过程中的变异性来改进质量。(红珠实验) 3)持续改进 “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质量的改进是一种持续过程 4)戴明循环(PDCA 循环) PDCA 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5)戴明质量管理14点 目前盛行的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 9000系统和美日的质量管理标准TQM、TQC等,几乎都可以在戴明的“14点方法”中找到诠释。 戴明质量管理14点 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的 。 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是太迟,且成本高而效益低。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