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概述 一、混凝土的定义 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 有时掺入外加剂和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均匀拌合、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材料。 三、混凝土的特点 (1)性能多样,用途广泛 (2)在凝结前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3)资源丰富,符合就地取材和经济性原则 (4)与钢筋有良好的粘结性,且二者的线膨胀系数基本相同 (5)耐久性好 (6)可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作骨料或掺和料 第二节 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四种基本组成材料: 一、水泥 二、砂子 三、石子 四、水 水泥品种 根据工程特点、所处环境条件及设计、施工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例:路面抢修工程——硅酸盐水泥 高温车间路面和抗硫酸盐——矿渣水泥 水库大坝——火山灰水泥 强度等级 高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定义: 细骨料主要采用天然砂和人工砂。天然砂是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人工砂是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一)砂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1、颗粒级配 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中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若大颗粒间空隙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由小颗粒填充,这样逐级填充使砂形成较密实的体积,空隙率达到最小。要减小砂粒间的空隙,就必须有大小不同的颗粒搭配。 2、砂的粗细程度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砂、中砂与细砂之分。在相同用量条件下,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而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在混凝土中,砂子的表面需要由水泥浆包裹,砂子的总表面积愈大,则需要包裹砂粒表面的水泥浆就愈多。因此,一般说用粗砂拌制混凝土比用细砂所需的水泥浆为省。 3、砂的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的评定 颗粒级配通常用级配区来表示,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Mx来表示。 筛分试验:称量500g砂样过筛,称量筛子上残余的砂,计算出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百分率。 砂的颗粒级配 表5-2 (四)坚固性 技术要求 泥、泥块及有害杂质含量 针片状颗粒含量 强度 颗粒级配与最大粒径 坚固性 碱含量要求 (一)颗粒级配与最大粒径 粗骨料颗粒级配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按供应情况分连续粒级和单粒级。 颗粒级配与最大粒径 最大粒径 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二)泥、泥块及有害物质的含量 概念同砂子,要求见表5-10、5-11 (四)强度 (1)岩石抗压强度: (五)砂的坚固性 定义:――指砂在自然风化和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也即指砂的耐久性。 天然砂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计算总质量损失百分率;人工砂采用压碎指标值来判断砂的坚固性 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本身自重或施工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流动性的大小,反映混凝土拌合物的稀稠,直接影响着浇筑施工的难易和混凝土的质量。 (二)和易性的评定 1.坍落度法:适用于坍落度不小于10mm,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流动性的测定 2.维勃稠度法:适用于坍落度小于10mm,维勃稠度在5~30s的混凝土拌合物。 (三)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的级别 具体内容见表5-15 (四)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的选择 (二)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 砂率 砂率是指砂用量占砂、石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砂率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变差,应选择合理砂率。 观察与讨论 试比较石子表面状态不同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及强度等级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一)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及强度等级 GB/T 50081-2002规定,按标准方法制作的试件,在标准条件养护到28d龄期,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为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以fcu表示。 (二)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1.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 混凝土强度经验公式: 2.养护的温、湿度 3.龄期 龄期指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所经历的时间,最初的7—14d发展较快,28d以后增长缓慢 。 4.其它因素 施工条件,如搅拌、振捣方式。 试验条件,如试件的形状、尺寸、表面状态、含水程度及加荷速度 等。 外加剂和掺合料的掺入。 试验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 ③ 表面状态 :试件表面无润滑剂时,试件受环箍效应的影响,破坏后呈棱锥体,所测强度值偏大。 ④ 加荷速度 :加荷速度较快时,材料变形的增长落后于荷载的增加,所测强度值偏高。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采用高等级水泥或早强型水泥; 采用低水灰比的干硬性混凝土; 采用湿热处理养护混凝土; 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 掺入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等。 (一)非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算法与数据结构基础分析.ppt
- 第三季度高效合成环戊酮技术的开发研究项目建议书)分析.doc
- 第太阳能光伏发电分析.pptx
- 第贪心算法分析.ppt
- 第三建筑平面设计分析.ppt
- 第三江乾秀详谈精神分裂症分析.ppt
- 第糖类化合物分析.ppt
- 第天上午分析.doc
- 第图书管理系统开发实例分析.ppt
- 第土壤有机质分析.ppt
- 多点监督与特征融合校准:目标检测算法的创新与突破.docx
- 南宁市门诊HIV_AIDS患者抑郁状况剖析与影响因素探究.docx
- 医疗过失犯罪中客观归责理论的精准适用与深度解析.docx
- 南宁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ocx
- 清解瘀毒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血红蛋白毒性作用及机制探究.docx
-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现状、问题与突破路径.docx
- 泉州开发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区域经济与市场环境的分析.docx
- 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度耦合及中国战略抉择.docx
- 分布式信号波达方向 - 时延联合估计算法的深度剖析与创新探索.docx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精神传播的创新变革.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