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掌握“加”、“直”、“兵”、“检”、“岁”等文言实词的词义;熟悉“于、之”虚词的用法,掌握几个固定句式的用法。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论辩艺术。
教学重难点:
“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皆称孟子好辩,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的解释是:我是想去端正人心,破除荒谬的邪说,抵制偏颇的行为,批驳错误的言论,我哪里是喜欢辩论呢?我是不得已啊!事实上,孟子不仅好辩,而且善辩。
二、检查预习
1、齐读全文,纠正读音
2、接力解释全文标识字体部分
附: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选一学生朗读第1段
2、梁惠王向孟子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明确:“民不加多,何也?”
PPT(背景)“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人口增加意味着军力强盛、国力强盛。
(加:更加。有比较)
PPT 孟子与梁惠王的前两次对话。
3、在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理由是什么?
明确:以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河内凶,则移其民(身强力壮的青壮年)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若真为救灾,根本无须移民,而且移民涉及到家庭伦理社会稳定等方面,可见,梁惠王的一切决策都是以战争为指归。
4、诵读指导
A、要领:
B、学生朗读并尝试背诵。
表面看来,梁惠王谦和有礼、温文尔雅,实际上绵里藏针:孟子先生,您不是崇尚仁义治国的理想吗?我已照你说所要求的一切做了,但为什么没有出现证明效应呢?相反,不施仁政的邻国也不显露衰败之势,难道您的仁政真如世人所言属“迂阔之论”吗?此时的孟子真可谓进退两难,那我们来看看孟子究竟是怎样回答的?
(二)第2、3、4段
1、分读2、3、4段
2、孟子对梁惠王的疑问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
表面看来孟子偏离了话题,实际上是含而不露地设置了一个圈套, 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
3、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明确:是亦走也。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
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
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现意: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4、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
论辩的高妙之处:(1)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2)避开了对方的锋芒,避免了正面的搏击。(3)通过迂回方式有意给梁惠王造成孟老夫子落败的错觉,因而放松了警惕,有利于后面的进攻。
或许梁惠王还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中,于是脱口而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是亦走也。判断句,也:畅快、轻蔑。)
见梁惠王已上当,孟子面露喜色、踌躇满志,不容他喘气,“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语气词的功能是巨大的,比如初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连用20多个“也”,表达了轻松畅快的感情。也:多些畅快。)
道破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5、背诵这三段
(三)第5段至第7段,
既然梁王的做法不能使民加多,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呢?接下来孟子就抓住机会宣扬他的政治主张——施仁政,行王道了
1、实现王道之始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效果是什么?
“王道之始”,三组排比(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加了文章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案: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案: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案: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3课时)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案: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4课时)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师用书: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17课 -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学年语文粤教版必修4课件:第9课《宝玉挨打》 Word版含答案.ppt
- 2015—2016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案:晏子治东阿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学年语文粤教版必修4课件: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共31张) Word版含答案.ppt
- 2015—2016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案:第11课《变形记》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案:第4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案:第12课《失街亭》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案:车队与红灯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案:第6课《善良》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教案:17 宋词四首 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教案:书愤 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