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网络与集散控制系统DCS.ppt

  1. 1、本文档共1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散控制系统概论 课程介绍 课程类型: 选修课 学时数: 成绩评定: 作业+考试 教材:《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DCS)》,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 参考教材: [1]王常力,《集散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 [2]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绪 论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作用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三、DCS的特点和设计思想 四、我国DCS的发展和市场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1 作用 提升产品品质 改善劳动条件 节能降耗 控制环境污染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 2、应用范围 军事 工业 航空航天 交通运输 建筑 农业等各个领域 目前,凡新上的自动控制系统几乎全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DCS是当前控制系统的主流。 3、2004年中国DCS分行业市场份额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1、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渔猎采集时代、 农业经济时代、 工业经济时代、 信息经济时代、 以及可以预期的生物经济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也使得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并跨进信息经济时代的门槛。 2. 工业经济时代的第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 第二次浪潮 第三次浪潮 3、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机械仪表时代 气动仪表时代 3、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续) 电动仪表时代 3、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续) 计算机控制时代 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 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 计算机分级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标准之争 5 DCS的发展 第一代(初创期):1975-1980年。 典型结构:由5大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器、过程控制器、监控计算机、CRT操作站和高速数据公路。 代表产品:Honeywell的TDC2000,Bailey的Network 90。 第二代(成熟期-功能):1980-1985年。 典型结构:过程控制单元、工作站和高速数据公路。 代表产品:Honeywell的TDC3000。 第三代DCS(扩展期-管控一体化):1985-年。 典型结构:经营管理级、生产管理级、控制管理级、过程控制级 代表产品:Foxboro的I/A,Bailey的INFI 90。 第四代DCS(扩展期-网络,现场总线):1990-年。 典型结构:过程控制单元、工作站和高速数据公路。 代表产品:Honeywell的TPS。 三、DCS的特点和设计思想: 1 特点: n?3C技术(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er[include CRT])的结合; n?模数混合系统。 2 主要设计思想: 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四、我国DCS的发展和市场 2004年中国DCS市场份额 第一章,DCS的硬件结构      1.1 典型DCS的系统结构     (以INFI90为例介绍) 一、DCS的层次化体系结构 二、典型DCS的硬件系统结构 1-2 过程控制站 1.2.1 作用 完成数据采集,回路控制任务。 1.2.2 DCS机柜: 机柜示意图 1.2.3 模板 一、CPU模板 ???????????????????? i.?? CPU的选择: 8位, 16位, 32位, 一般选择单片机 (Micro controller)或嵌入式CPU。 ???? ii.? MEM的种类及设置: 1.?? ROM: 存放通讯、自检、初始化和算法模块 2.???E2PROM,FlashRAM:存放组态时形成的数据和程序 3.???RAM:存放临时数据和实时动态数据库。 iii.?????译码电路 ???? ?????l??????? 译码器译码 如74LS138 l??????? 比较器译码 如74LS688 l??????? 可编程逻辑阵列译码 如16V8 v.  其它电路     时钟电路,WATCH DOG等 二、DI(Digital Input)模板 三、DO(Digital Output)模板 DO模板特性 四、AI (Analog Input)模板 A .原理框图 B.ADC的选择 常用ADC的种类: 双积分型 逐次比较型 ∑??型 选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精度 速度 C.AI板的输入类型 根据接受信号种类的不同,AI板的输入电路可设计成: A.?4-20mA或0-5VDC标准信号 B.?0-100mVDC(热电偶输入模板) ,通常带断丝检测,冷端温度补偿电路 C.?电阻(热电阻输入模板,配Pt100,Cu50等) 后两种AI板,通常应设计传感器类型选择开关 五、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