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为主义倾向学习理论 左翠 田珂 田士露 刘晓钰 第一节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巴浦洛夫(1849-1936)是俄国生理学家,也是最早提出经典条件反射的人。 (一)经典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情景涉及: 1、中性刺激(条件刺激) 2、无条件刺激 3、条件反应 4、无条件反应 当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紧接着反复出现,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成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 (二)学习的实质 学习实质:就是通过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的配对而引发条件反射的过程。 巴浦洛夫学习的五大定律: 1、习得律 2、消退律 3、泛化律 4、分化律 5、高级条件作用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华生(1878-1958),出生在美国。他在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研究者。 (一)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出发点: 1、分析观察到的行为事实 2、研究引起有机体反映的刺激 行为主义的原则: 1、心理学内容是行为,不是意识。 2、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客观的,不是内省的。 3、心理学研究目标是预测并控制行为,不是对精神现象的解释。 (二)关于学习的研究 三、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桑代克(1897--1949)是美国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他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的心理学家。 (一)学习联结说 (二)学习三大定律 1、 准备律 2、 练习律 3、 效果律 第二节 格思里和赫尔的学习理论 一、格思里的学习理论 (一)学习观 格思里认为,在学习中一个刺激可能包含数百万各刺激要素,在任何一次尝试中,有机体只是对其中某些刺激要素之间做出反应。学习看作一次性完成的联结,也是一种全或无的联结。 (二)破除习惯的方法:学习的解释 1、阈限法 阈限法或忍受法,即极其缓慢地逐渐引入条件刺激,使有关反应(不良习惯)不被引起。 2、疲劳法或消耗法 即不断重复刺激线索,知道有关反应(不良习惯)疲劳为止。 3、不相匹配刺激法 不相匹配刺激法或对抗条件作用,即用有关反应(不良习惯)同一矛盾反应配对。 不相匹配刺激法 不相匹配刺激法或对抗条件作用,即用有关反应(不良习惯)同一矛盾反应配对。 (三)评论 1、发展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强调的是刺激,而巴普洛夫通过刺激配对,认为无条件刺激(UCS)和条件刺激(CS)有同样功效数。华生认为现刺激,后反应,刺激在现时反应频率增加。格思里以百万刺激,在任何一个尝试中,有机体只是对百万刺激中的一些要素做出反应 2、格思里学习理论的特点 1.学习中起主要作用的机制是暂时联系,即S与R 之间的紧密联系。邻近观与强化说或动机观形成鲜明对照。 2.一般认为孰能生气袄,而他认为学习是稍纵即逝的过程:学习要么是一次性完全发生,要么完全没有发生,是一次性完成的。 3.他强调的强化概念,与当时绝大多数心理学强调强化的重要性相比,有些寡不敌众,因此其理论未受到重视。 4.他试图用刺激情境的复杂性来解释学习过程,但任何一种刺激要素都无法尽量,他又没有提供推断要素 的方法,因此其理论未受到推广。 二、赫尔的驱力还原学习理论 (一)强调中间变量的行为主义学习观 1.用数学演绎的理论体系来解释学习 2.改造有机体变量 3.对行为的理解 (二)学习是建立在驱力还原基础上的 1.一级学习系统 2.二级学习系统 3.完整的学习方程式 (三)定量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1.经验性构成 2.理论性构成 (四)评论 1.基本贡献:赫尔提出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