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5年高考3年模拟】(安徽专用)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doc

【5年高考3年模拟】(安徽专用)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1.(2014安徽,8—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 答案 (1)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2)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2.(2014天津,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 春 [宋]黄 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答: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答: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 答案 (8分)(1)花瓣飘落 柳絮飘飞 春风将尽 子规啼叫 (2)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3)《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3.(2014江西,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 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 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 答: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答: 答案 (1)《论语》 (2)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 (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