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生化魅力 所有生物学科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其基础就是“生命的化学语言”。换而言之,生物化学是联系生物学科之间的桥梁。 有用 可实现许多个人愿望。 有趣 可成名 20世纪Nobel生理学、化学奖中半数以上在生物化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可获利 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 第五节 学习方法 一条主线:生命的化学、化学的生命 一个中心:认识生命、改造生命 万能方法:理解+记忆 参考书 Berg JM, Tymoczko JL, Stryer L, Clarke ND:Biochemistry (5th ed). WH Freeman Co. New York, 2002 Nelson DL, Cox MM: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Worth Publishers,New York,2000 Murray RK, Granner DK, Mayes PA, Rodwell VW: Harper’s Biochemistry. (25th ed).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Lodish H, Baltimore D, Berk A, Zipursky SL et al: Molecular Cell Biology (4th ed)., Scientific America Books, WH Freeman Co., New York., 2000 Karp G: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3rd ed). John Wiley Sons, New York. 2002 沈同、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 童坦君: 生物化学。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周爱儒:生物化学“ (第5、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主办,上海) 国外医学 分子生物学分册(武汉)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生物化学年鉴, 美)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简称TIBS,美) 参考书 * * * wgffhfh 生 物 化 学 Biochemistry 成都医学院 生物化学教研室 概念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第一节 生命 一、生命的定义 自我复制(self-replication) 自我装配(self-assemble) 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 一个边界 一套执行机构 一套遗传机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 细胞的基本构成 二、生命的的共同“语言”——化学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亚瑟·肯伯格(Arthur Kornberg)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建校100周年时说:“所有的有生命体都有一个共同的语言,这个语言就是化学。” DNA是生命体的“共同语言” 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自然界所有的生命物体都由三类物质组成水、无机离子和生物分子 生命体的元素组成 在地球上存在的92种天然元素中,只有28种元素在生物体内被发现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和N四种元素,是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这四种元素约占了生物体总质量的99%以上。 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K、Na和Mg。这类元素也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三类元素:包括Fe、Cu、Co、Mn和Zn。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主要少量元素。 第四类元素:包括Al、As、B、Br、Cr、F、Ga、I、Mo、Se、Si等。 生物分子 生物分子是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基础,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生物分子的主要类型包括:多糖、聚脂、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维生素、辅酶、激素、核苷酸和氨基酸等。 七大营养要素:水、无机盐、糖、脂、蛋白质、维生素、氧 第二节 发展简史 1780-1789 Lavoisier(法)研究“生物体内的燃烧”,指出此类“燃烧”耗氧并排出二氧化碳。后人称他是生物化学之父。 1830-1842 Liebig(德)将食物分为糖、脂、蛋白质类,提出“代谢”一词,证明动物体温形成是食物在体内“燃烧”的缘故。最先写出两本生物化学相关专著。 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埃米尔·费舍尔(Emil Fischer) 1890-1902 Fischer(德)首次证明了蛋白质是多肽;发现酶的专一性,提出并验证了酶催化作用的“锁-匙”学说;合成了糖及嘌呤。1902年获诺贝尔奖。 汉斯·克雷勃斯(Hans A. Krebs) 1937年 Krebs(英)发现三羧酸循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