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于电解质稀溶液,由于电解质在水中解离,溶质粒子数将增加 Π = icBRT i为一个溶质粒子在溶液中产生的微粒数,对强电解质NaCl i=2 CaCl2 i=3 三、渗透浓度 渗透压与溶液中溶质粒子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离子)统称为渗透活性物质。渗透活性物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溶液的渗透浓度(osmolarity)用Cos表示,常用单位为mol·L-1或mmol·L-1。临床上常采用渗透浓度来衡量溶液渗透压的大小。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到溶液中的过程, 称为渗透 。 现象:用半透膜将溶液与水分开, 可以看到蔗糖溶液面上升。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渗透原因:溶剂分子能通过半透膜,而溶质分子不能。 条件:①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等。 方向:溶剂分子从纯溶剂→溶液,或是从稀溶液→浓溶液。 请观看“osmosis2”动画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渗透压力定义: 为维持只允许溶剂通过的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符号用Π表示,单位是Pa或kPa。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 二、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 Π = cBRT 其中 cB — 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R — 常数 8.314 J·K-1·mol-1 T — 绝对温度 (273 + t) 注意:若半透膜隔开的浓度不等的两个非电解质溶液,为了防止渗透现象发生,必须在浓溶液液面上施加一超额压力,此压力是两溶液渗透压力之差。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 例 计算补液用50.0 g·L-1葡萄糖溶液和9.00 g·L-1 NaCl溶液(生理盐水)的渗透浓度(以mmol·L-1表示)。 解 葡萄糖(C6H12O6)的摩尔质量为180 g·mol-1, 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 g·mol-1,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 四、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1.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 在同一温度下,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互称为等渗溶液。 渗透压力不相等的两种溶液,渗透压力相对高者称为高渗溶液;渗透压力相对低者称为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中 等渗溶液中 低渗溶液中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 三、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3.医学上的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是以血浆的渗透压力为标准确定的。 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303.7 mmol·L-1 临床上规定: 等渗溶液: cos 280 ~ 320 mmol·L-1 高渗溶液: cos >320 mmol· L-1 低渗溶液 :cos <280 mmol·L-1 临床上给病人大量输液应使用等渗溶液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 三、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4. 晶体渗透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概念 由晶体物质(电解质和小分子)产生的Π 由胶体物质(高分子物质)产生的Π 生理功能 调节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水分转移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盐平衡 半透膜 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