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⒈含义:出生——成熟——衰老——死亡(心理变化)。 ⒉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速度、时间、高度); 差异性。 口诀:连 阶 定 顺 不 差 ⒊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分期(8个) 0-1岁:乳儿期(新生儿期); 1-3岁:婴儿期; 3-6、7岁:幼儿期; 6、7岁-11、12岁:童年期; 11、12岁-14、15岁:少年期; 14、15岁-25岁:青年期; 25岁-65岁:成年期; 65岁以后:老年期。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初中阶段) 1.这一时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2.总体特点:半成熟与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3.主要特点: 认知方面: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出现反省思维,当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情感方面: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意志方面: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自我意识方面:成人感产生;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但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二)青年初期(高中阶段) 是生、心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认知方面: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到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情感方面:高级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 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⒈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 奥苏伯尔在其《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的扉页上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⒉关键期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鸟类的自然属性时,发现了“印刻”现象。——提出了关键期理论。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岁口头语言(猪孩王显风语言发展水平较差,词汇贫乏。如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快,睡觉,乌龟,到早”。 ) 4岁形状知觉 4-5岁书面语言 教育意义:依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抓住关键期,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逻辑思维最高、运算(是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⒈感知运动阶段(0-2) ⒉前运算阶段(2-7) ⒊具体运算阶段(7-11) ⒋形式运算阶段(11-15) 口诀:感 前 具 形 自我中心—三山实验 守恒实验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关系 ⒈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方法。 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应内容。 ⒉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⒊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Vygotsky,1896~1934)是苏联 建国时期卓越的心理 学家。 两种发展水平:现有水平、可能水平;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启示:教学要走在发展前面。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阶段 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 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一)人格发展的阶段(发展阶段的任务,教育方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半)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口诀:信 自 主 勤 同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自然因素:遗传、营养。 2.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 鲍姆宁(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强化物,社会模式) 3.个人心理因素: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武夷山水双世遗.ppt
- 1-吸入麻醉优势及专家共识解读.pptx
- ⑴膝关节的疼痛.doc
- 1-细胞生物学概述.ppt
- 1显微镜技术和显微镜.ppt
- 1新员工培训--员工职业化塑造.ppt
- 1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ppt
- 1绪论细胞上皮-高护.ppt
- 1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ppt
- 1一4节发热、疼痛、咳嗽与咯血、呼吸困难.ppt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