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 2-3长亭送别 苏教版必修5.pptVIP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 2-3长亭送别 苏教版必修5.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 2-3长亭送别 苏教版必修5

分析课文,结合具体语句,阐述一下曲词之美与剧作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如何做到和谐统一的。 提示 ①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憔悴;“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 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司马青衫湿”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②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作者善于化用名句中的优美成句,也擅长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白描俊语。曲词或秀丽典雅,含蓄悠长;或质朴自然,活泼爽利。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 1.文本审美 (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长亭送别》一折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然天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比如:【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描绘了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秋风马嘶等意象,形成了凄迷、荒凉的意境,让我们仿佛看到莺莺满怀凄楚,怅然痴立,目送张生转山坡,出疏林,上古道,最后消失在淡烟暮霭之中。“离愁渐远渐无穷”,此时的满目秋景,都是崔莺莺悲凉心境的外化。 (2)兼用多种修辞方法。全折综合运用夸张、比喻、用典、对比等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变化。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司马青衫湿”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 (3)用典和化用。典故运用。典故即典制和掌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使用典故使曲文有深沉典雅之美。如【满庭芳】中,运用“举案齐眉”的典故,表现了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切;运用望夫石的典故,表现了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诗文化用。本折中,作者多处化用前人诗句入文,使曲文厚重凝练,富有文采。 ①“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化用了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和董解元《西厢记》的“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 ②“昨日今宵,清减了小腰围”,化用了柳永《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化用了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写作迁移 【角度一】 寓情于景 《长亭送别》一折,作者多处使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渲染烘托离别之境,借此表现离别之情,含蓄蕴藉,饶有兴味。 请你使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现离别之情。 【示例】 十里长亭,杨柳依依,披拂的柔条轻轻牵拉着行人的衣襟,不忍离别。古道边,芳草离离,蔓展到山边,一直铺展到天涯。夕阳西下,是谁吹起了哀怨的《折杨柳》,悠悠的笛声融入苍茫的暮色。一骑绝尘,消失在淡烟暮霭里。 【角度二】 欣赏名段,改写成现代诗歌 【一煞】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请将以上两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歌,尽量用上曲中意象,从莺莺的视角表现离别之情。 【示例】 此情谁诉 青山啊,你不要挡住我的视线/树林啊,你不要遮住我的眼睛/淡烟暮霭啊,也请你快快散开/让我再送一送我的张郎//夕阳古道啊,你见过多少离人泪/可如今,只剩我无数话儿无人说/秋风禾黍啊,是你送来我张郎的骏马鸣嘶嘶/声声马鸣,撕着我的心儿痛/说什么门当户对、媒妁之言,我只道今生今世与张郎心相连/说什么功名和仕途,我只问何年何月何日是归期//山重水复情难断,水断山崩思绵绵/我的离愁啊,山一样重,水一样长/像这般大的车儿如何载得起,向前行? 【漫漫古典情】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氤氲书香篇 自主学习篇 温馨晨读篇 哲思短章 雕刻人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