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6.2《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VIP

历史:6.2《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6.2《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六单元 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 第2课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建筑过程 主要景区构成 功能分类 颐和园的兴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颐和园是历史的见证。 寻找一般园林运用“借景”“抑景”艺术方法的实例。 讲述法 提问法 通过颐和园的兴衰,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含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和认同以及保护意识。 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 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德和园 “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 讲述法 提问法 演示法 游览区的迷人景色 长廊、佛香阁、智慧海、昆明湖、十七孔桥、白色石舫、谐趣园、苏州街、四大部洲 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颐和园的造园艺术及风格。 史料研习法 讲述法 提问法 演示法 ?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 1.知识结构 ? 2.教材分析与建议 ? 教学重点 ? 颐和园的修建历史;颐和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园林风格;认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 ? 教学难点 ? 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 颐和园作为一个大型皇家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艺术成就,它模拟大自然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和创造,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统一起来,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延伸,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变换的“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特殊环境。颐和园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建造的世上首屈一指的皇家园林,它杰出的园林艺术价值和重要的科学文化历史价值,使它成为中外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1998年12月,她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的象征”的定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 ? 教材引言小字主要讲述了从金至清颐和园景区开发的历史,说明此地方自古即是景致优美,环境宜人。据《朴通事谚解》中记述:当时这里的景色“真个是画也画不成,描也描不出,休夸天上瑶池,足比人间兜率”。引言中还包括本课的学习任务:教师需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两个问题(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有哪些突出的成就?颐和园汇聚了哪几种不同的园林风格?),需要解决的三个概念(颐和园、万寿山和昆明湖)。 ? “‘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一目,主要讲述了颐和园园林的特点、历史地位、修建过程、主要构成和园林的功能。关于颐和园园林的特点及历史地位教材是这样分析的: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颐和园园林总体布局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之艺术特色,三千余间亭、轩、馆、廊、榭、寺、台、楼、阁、庙、桥、舫等依循自然山水,因地制宜地分布在万寿山、昆明湖中,形成一座以湖光山色著称,又以金碧辉煌闻名的大型皇家园林,将中国古典园林的修造推向了高潮。 ? 在清代,王公贵族竞相在清山绿水的北京西北郊兴建离宫别馆。在绵延二十余里的范围内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皇家园林特区。当时号称三山五园,颐和园即是其中之一。 ? 清朝颐和园的修建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工程开始。那时的清王朝,正值盛世时期,疆土广阔,政局稳定,国力强盛,是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有了大建园林的条件。乾隆凭借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国库大量存银,以“兴修水利和为母祝寿”为名,荟粹了全国能工巧匠,连续施工15年,动用了全国年度收入七分之一的财力,内务府共销算工程用银4 482 851.953两,建成了这座规模巨大的皇家御园“清漪园”。清漪园的得名是因为这里的昆明湖湖面开阔,一池碧波映线着天光云影,清澈的水又泛着涟漪。如此耗资巨大、连续施工、一次完成的工程,在世界造园林史上也无先例。时光流转,颐和园的命运与中华帝国的命运一样受到摧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即1860年清漪园和圆明园一起,被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烈焰瞬息之间,烧毁了这座经营、建造了109年的名园。园内珍宝散失一空,仅有少数建筑立于西风残照中。清档上记载:273间长廊只剩下十一间半,龙神祠殿宇祭器具无存。“玉泉悲咽昆明塞,惟有铜犀守荆棘”,是当时国人悲愤控诉侵略者丑恶行径的写照。 ? 咸丰死后,慈安和慈禧两宫皇太后发动“祺祥政变”,进行“垂帘听政”,中国开始了慈禧掌握朝政长达四十八年的历史。慈禧处心积虑修复清漪园,以作为她长期居住的离宫。然而当时的清王朝已民穷才尽,国库亏空,想要在几乎成为废墟的清漪园基址上重现辉煌,实非易事。后来,慈禧以筹建海军的名义筹资,重建清漪园。负责北洋水师的李鸿章答应每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