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地资源讲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 土地评价系统 ?宜林土地质量等: 1)一等地:最适宜林木生产的土地;无明显限制因素;质量好; 2)二等地:一般适于林木生产的土地;受地形、土壤、水分、盐分等因素的一定限制;质量中等; 3)三等地:林木生长有一定困难的土地;地形、土壤、水分、盐分等因素限制较大;质量差;造林时需要有一定的改良措施;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 土地评价系统 宜牧土地质量等: 1)一等地:最适于牲畜放牧饲养的土地;容易建成基本牧草场; 2)二等地:一般适于牲畜放牧饲养的土地; 3)三等地:勉强适于牲畜放牧饲养的土地;利用困难; √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包括的土地适宜类 宜农 宜林 宜牧 √ √ √ 宜农耕地类 宜农宜林宜牧土地类 宜农宜林土地类 宜农宜牧土地类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包括的土地适宜类 宜农 宜农耕地类 宜农宜林宜牧土地类 宜农宜林土地类 宜农宜牧土地类 宜林 宜林土地类 宜农宜林宜牧土地类 宜农宜林土地类 宜林宜牧土地类 宜牧 宜牧土地类 宜农宜林宜牧土地类 宜农宜牧土地类 宜林宜牧土地类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 土地评价系统 土地限制型:按土地的限制因素及其强度分:土壤侵蚀(e)、地形坡度(p)、基岩裸露(b)、土壤质地(m)、有效土层厚度(i)、水文与排水条件(w)、土壤盐渍化(s)、水分(b)、温度(t)及无限制(o)等10个限制型;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 土地评价系统 土地资源单位:即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单位;由地貌、土壤、植被与利用类型组成; 地貌:平地、岗地、台地、丘陵、山地、谷地、沙地; 土壤:土类、亚类 植被:亚型、群系组 利用类型:水田、水浇地、旱耕地、林地、灌木林地、经济林地、草地、灌木丛草地等主要利用类型;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 土地评价系统 方法:主宜性评价与多宜性评价相结合;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程序:农、林、牧分类评价,由低级向高级归并。分别评定土地资源单位的农、林、牧质量等级; 城市定级 土地级差收益是指因土地等级差所带来的收益,是确定基准地价的根据之一. 在城市土地定级或基准地价评估中,应对初步 划分的各类用地土地级别,分别进行级差收益测 算,以检验初步划分的土地级是否正确反映了城镇 内部该类用地土地条件和土地利用效益的差 异[1-2].同时,由于我国多数城镇土地市场发育不成 熟,土地交易有限,级差收益测算又是城镇基准地 价测算的主要方法,因此正确确定级差收益测算的 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土地定级的方法有哪几种,并将其进行比较。 *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 *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然而,近年全国各地的乱征乱占,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据不完全统计,最近7年,全国有近亿亩耕地被征用。更令人气愤的是,这种“圈地运动”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严禁乱占耕地搞开发的背景下形成的,可见此风之盛,此害之深。 *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初衷是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要求,在开放城市划定的一块较小的区域,集中力量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创建符合国际水准的投资环境,以适应现代经济活动对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条件的要求,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聚集效应,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提高国际竞争力。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确有一大批开发区在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地方错误的政绩观、片面的发展观,使许多开发区的建设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演化成了疯狂的“圈地运动”。有资料显示:全国现有各级各类开发区6015个,其中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的只有1818个,占30.2%;其余4197个均为省级以下开发区。1997年至今,开发区规划用地从1.2万平方公里扩张到3.6万平方公里,6年间增长2倍,已超过了现有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总和。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很多开发区是占而不开,开而不发,大量土地闲置。这样的开发区建设已经严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