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货币需求 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掌握货币需求理论及这一理论最新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 货币需求 第一节 对货币需求的理解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 对货币需求的理解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二、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持币者在当前价格水平下对货币的需求为名义货币需求,它以货币单位(如“元”)来表示。一般用Md表示 实际货币需求:在名义货币需求基础上剔除物价因素,以货币所实际对应的社会资源即商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需求。通常用Md/p表示。 三、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 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的差异 四、事前的货币需求与事后的货币需求 事前的货币需求:在某一时段的初始时点上的货币需求,事前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很难均衡的。 事后的货币需求:在某一时段终点上的货币需求,一般来说,事后的货币需求将会等于货币供给。 五、影响货币需求的一般因素 (一)收入状况(包括收入规模和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两方面) (二)市场利率 (三)信用发达程度影响 (四)消费倾向的影响 (五)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六)人们预期心理的影响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主要内容 一、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起源于古典货币数量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休谟 、李嘉图、马克思、费雪、马歇尔、庇古、凯恩斯、熊彼特等人。 古典货币数量论主要由三种学说组成:即现金交易学说、现金余额学说和收入数量学说。 (一)现金交易说 MV= PY分析 PY=名义收入=货币收入, 决定于货币数量M的变动 (二)剑桥方程式 又叫“余额方程式”、“现金余额说”. 1917年,由英国剑桥学派代表A.C.庇古提出。 (三)收入数量说(熊彼特) 熊彼特提出用经济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代替交易方程中的Y,把方程式改为:M×Vy = Py ×Ty,得到的方程式,称为收入方程式。 从收入方程式得到的货币需求方程为: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剑桥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学生;庇古的同学。1936年,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性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面世,凯恩斯彻底告别了古典学派阵营,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货币需求理论,被后人称作“流动性偏好说”。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1、交易性货币需求: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 凯恩斯货币总需求函数 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都是收入的增函数,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i的减函数, 则货币总需求: (二)“流动性陷阱”假说 凯恩斯认为,由于投机动机的存在,使得利率降至某一不能再降的低水平值的时候,货币需求会变为无穷大。也就是说,没有人再愿意持有有价证券,统统宁愿持有货币。用凯恩斯自己的话说,即“流动性偏好”绝对化。对此,可用图3-5表示:当利率降至时,货币需求曲线由负斜率变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鲍莫尔-托宾模型 195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威廉·鲍莫尔发表了论文《现金交易需求:存货理论分析方法》。 1956年,耶鲁大学的詹姆斯·托宾发表了论文《货币交易需求的利率弹性》。 二人分别在论文中证明,人们在确定交易货币需求量时,和厂商确定存货量时既考虑交易的便利又考虑存货的成本一样, 也考虑持有大量货币时,利率变动所产生的机会成本。 由于鲍莫尔和托宾的模型本质上是管理科学中“最适度存货控制”技术在货币理论中的应用,所以又被称为“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论”。 设,未来某时间内预知的交易支出量为T,每次套现量为C,每次买卖证券的费用为b,则在该时间内的总交易成本为bT/C。 由于每次套现的数量都是C,在匀速支出条件下,平均交易货币需求量为C/2,在市场利率为i时,机会成本——因持有货币而损失的利息——为iC/2。则总成本为交易成本加机会成本 :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式: 式中,M——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量,即名义货币需求量; P——一般物价水平; M/P——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即实际的货币需要量; y——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恒久性收入); 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 rm——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 rb——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 re——非固定收益债券(股票)的收益率; 1/P·dp/dt——预期的物价变动率,即实物资产的名义报酬率; u——反映主观偏好、风尚及客观技求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数。 五、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pptx
- 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第八课 生命可贵认识生命 (1).pptx
- 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护理与预防压疮课件.pptx VIP
- iso-10816-3-2009机械振动标准.docx VIP
- 健康管理学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上海健康医学院.docx VIP
- (2025秋)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 去外婆家》精品教案.pdf VIP
- HD 60364-4-41-2017 国外国际规范.pdf VIP
- 从维熙《秋山寻野》.docx VIP
-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教案(2024秋).doc VIP
-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