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农业及交通要求 分布涵洞时,应力争不改变或少改变现有的灌溉系统,以免影响农用灌溉。灌溉涵洞的出水口高程应与当地农田水利部门协商确定。排洪涵洞还应考虑涵前积水不致淹没上游村庄和农田。交通涵洞应尽力满足当地交通需要。 (三)对路堤高度的要求 在选择排洪涵洞类型时,涵洞孔径主要根据规定的洪水频率(各级铁路为1/50)的流量选用,并按下列条件验算路肩设计高程。 1.水力条件 涵洞附近路肩设计高程应比规定洪水频率的设计水位连同壅水高度至少高出0.5m,即要求路堤填土高度hmin高出涵前积水高度hp至少0.5m: hmin≥ hp+0.5(m)。 2.结构条件 为了改善洞身受力状况,涵洞顶上应有一定厚度的填土,以保证涵洞结构条件所需的最小路堤高hj。涵洞处自沟底起算的路堤填土高度hh应满足: hh≥ hj (m)。 当纵断面设计的路堤填土高度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项要求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1)在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下,改用需要填土高度较小的涵管类型。 (2)加大孔径、降低积水高度,改单孔为双孔以至多孔,但拱涵不得用三孔。 (3)适当挖低沟底,适用于出口有较深或纵坡较陡的沟床。 (4)改变纵断面坡度, 提高路肩设计高程;或 者改动线路平面,降低 涵洞处地面高程。 三、隧道地段 (一)隧道工程的特点 铁路选线中,采用隧道是克服高程障碍、降低越岭高程、缩短线路长度和绕避不良地质的重要措施。 线路翻越分水岭,在垭口修建隧道,即越岭隧道;沿河傍山定线,或要求裁弯取直或绕避不良地质而修隧道,即傍山隧道。 (二)隧道位置的选择 傍山隧道的位置选择应注意以下问题: (1)埋藏较浅时,线路宜向内移,以避免隧道偏压过大。 (2)应避开岩堆、滑坡等不良地质以及河岸冲刷、水库坍岸范围。 (3)可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和工程大小,进行裁弯取直的长隧道方案和沿河绕行方案的比较。 (三)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 洞口是隧道的薄弱环节,洞口工程处理不当,易产生病害,危及行车安全。隧道地段定线,应考虑下列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认真选择洞口位置。 (1)选择洞口位置宜贯彻“早进洞,晚出洞” 的原则;避免片面追求缩短隧道长度,忽视 洞口边坡稳定的做法。 常见的修改平、纵断面以减少填挖方数量的情况有: (1)原坡度设计不当,局部地段出现填挖方过大时,可改变坡段组合或设计标高以减少填挖方数量。 图3—16 改变设计坡度减少工程 (2)原设计坡度不宜改动(如已用足最大坡度),但在纵断面图上填挖高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到不合理的程度时,则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变线路平面位置,如将线路扭转一个角度。 (3)原坡度设计合理,而在纵断面图上填挖高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大到不合理的程度时,则可增设曲线或改变曲线半径以减少中间的填挖高度。 (4)当平面曲线和切线配合不当而引起工程增加时,应重新调整偏角和配置曲线,以减小工程量。 纸上定线设计步骤: 1.划分紧坡地段、缓坡地段(imax与ipz比较) ; 2.紧坡地段采用导向线、缓坡地段采用航空折线进行平面定线; 3.圆顺线路; 4.转折处选配半径、缓和曲线。量曲线偏角,计算曲线要素; 5.根据切线长定出曲线起讫点,标注百米及主点里程; 6.检查规范要求; 7.按里程及地面特征绘制纵断面地面线; 8.按规范、填挖高度设计纵断面设计线; 9.反复修改平纵断面; 10.根据往返走行时分或站间距离确定车站分布。 第三节 主要自然条件下的定线原则 一、河谷定线 沿河而行的路线称为河谷线。在路网中,河谷线路占有较大的比重。沿河谷定线具有下列优点: (1)河谷纵坡为单向坡,可避免线路出现逆坡,且可利用支流侧谷展线。 (2)多数城镇位于河谷阶地,在阶地设站,可更好地为地方服务。 (3)多数河谷具有开阔阶地,铁路通过阶地,可更好地为地方服务;既可提高铁路的效益,又方便了铁路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 (一)河谷选择 在大面积选线时,优先考虑接近线路短直方向的越岭垭口和垭口两侧的河谷。尽量利用与线路走向基本一致的河谷。同时注意寻找两岸开阔、地质条件较好、纵坡及岸坡较平缓的河谷。 对于平缓河段,选用的限制坡度宜接近或略大于河谷纵坡;而对于个别纵坡较陡的河段,则可采用展线或加力坡度解决。 (二)岸侧选择 河谷两岸条件常有差别,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农田及城镇分布情况,选择有利岸侧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