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20世纪上半期英国经济学家 最富有的西方经济学家之一 除了政治方面的活动以外,凯恩斯也经营私人企业。 凯恩斯的遗产约为50万英镑,大致相当于目前的1000万美元。 著 作 他在经济方面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印度的通货与金融》(1913),鼓吹用金汇兑本位制把印度货币与英镑连结起来,稳定印度经济。 1919年他发表的《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是他早期的成名之作,在该书中他抨击巴黎和会向德国索取过重赔款的计划只能导致德国的垮台;认为恢复德国是反对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一支”真正力量”。 然后他大部分精力研究概率理论,1921年出版《概率论》一书。 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以货币数量说为基础,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动,反对通货紧缩,反对恢复战前的金本位制,主张用管理通货来稳定物价与生产。 1925年英国按战前的英镑金平价回复到金本位,对此,凯恩斯写了不少批评文章,认为英国经济困境的根源是金镑估价过高,这使英国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20年代英国经济陷于长期萧条,失业问题十分严重。凯恩斯逐渐察觉单纯依靠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已不足以解决它所面临的困境,1926年发表《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一文,提出对经济实行明智管理的必要性,开始从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观点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1929年他支持英国自由党领袖D.劳合·乔治(1863~1945),提出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的方案,他与另一经济学家H.D.亨德森(1890~1952)合写小册子《劳合·乔治能胜任吗?对自由党誓言的审查》,力图说明公共工程可以增加就业的作用。 这一时期,凯恩斯尽管提出了依靠国家干预经济以摆脱失业和萧条的政策建议,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加以论证。 他在1930年出版的《货币论》两卷,虽然又提出了不少新见解,但还没有触及就业水平的决定问题。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出版《劝说集》(1932)。之后他集中精力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出版。该书引起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轰动,把该书的出版称为”凯恩斯革命”。 之所以把《通论》的出现看作”革命”,主要是因为《通论》在就业理论、利息理论、工资理论、货币理论等几个方面,摒弃了传统经济学的一些说教。 二战爆发后不久,凯恩斯写了一本著名小册子《如何筹措战费:J.M.凯恩斯为财政大臣提出的基本计划》(1940),为英国战时财政出谋划策。 经济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1)马歇尔的追随者阶段。在凯恩斯的学生时代以至30年代初,在英国经济学界,特别是在剑桥大学,占统治地位的是马歇尔的经济理论。马歇尔兼收并蓄,把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供求论、边际生产力论、货币数量说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折衷主义的、集经济学大成的理论体系。凯恩斯是在马歇尔的直接熏陶下成长的,他接受马歇尔的理论体系,力图把它运用到货币领域中去。但战后英国经济的长期萧条和严重失业,促使凯恩斯考虑如何解决经济失调的对策。开始时,他只是在货币领域里打圈圈。在20年代,他坚持稳定物价,把物价稳定看作是防止经济波动的前提,并把战后的经济灾难归诸于通货紧缩。至于当时存在的严重失业问题,他也认为可以利用适当的货币政策加以解决。为此,他建议实行通货管理,由中央银行操纵利率,使投资率趋于稳定并与储蓄率相均衡,以达到物价稳定的目的。 (2)自身体系的形成 在《货币论》中,凯恩斯已提出储蓄与投资均衡关系的分析,但在那里他只是把这两个变量看作决定利率和影响物价水平的因素,以后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他把储蓄和投资的均衡从决定利率转而视作决定产量和就业水平的因素,这是他突破传统经济学,建立《通论》新理论体系的一个关键。在1929年,凯恩斯竭力支持乔治提出的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的方案,认为公共工程开支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就业,而且可以通过工程雇用人员收入的增加,间接增加其他工业部门的就业,这是他后来在《通论》中思想发展的萌芽,是他开始摒弃某些正统观点的发端。只是由于这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他对自己的见解的论辩,是软弱无力的。 30年代初的萧条和失业,更趋严重。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传统经济学关于可以借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说教彻底破产。迫切需要一套新的辩护理论来代替它,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克服萧条和失业的对策。正是适应这个需要,凯恩斯出版了《通论》一书。在这方面,当时在凯恩斯身边的一批剑桥年轻经济学者R.F.卡恩、J.E.米德、A.罗宾逊、P.斯拉法等,围绕着《货币论》进行的讨论和争辩,特别是在《通论》写作过程中卡恩、J.罗宾逊和牛津大学的年轻经济学者R.F.哈罗德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对《通论》的理论观点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 《通论》出版初期曾受到少数正统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