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夏小学期讲座:语境和文学翻译(一).ppt

2013夏小学期讲座:语境和文学翻译(一).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境与文学翻译(一) 林玉鹏 2013.7.2 一、引言:何为语境 最早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是波兰的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必不可少。”?他将语境分为两类,一类是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另一类是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 1950年,英国语言学家弗斯(Firth)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他提出:语言除了指“语言环境”,即上下文的关系外,还包括“情景语境”,即语言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语境的定义很广,不同学派与学科对其定义也不相同。概而言之,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指语言的上下文,即词语的搭配,句式的选择,话语内部信息结构和形式等。外部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等,它包括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政治背景、交际双方的社会心理因素、社会角色和交际双方的百科知识等。近年来,语境理论受到翻译学界的重视,作为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而进入翻译研究领域。本文中我们主要关注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为讨论方便,我们将语境区分为文化语境和政治语境。 二、文化语境与文学翻译 2.1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即非语言性语境,指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等(Malinovski,1960)。 文化语境是各民族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它是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又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民族心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意识形态、政治和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的总和。Goodenough认为,文化主要不是物质的,而是它们“在人们头脑中的形态”(Goodenough, 1964:36)。 国内论者也认为,“文化与其说是物质存在,不如说是心智的领悟,……”(李运兴,2007:21)。同时,由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中也包含很多文化讯息,因此很多情况下语言用法本身就是文化因素。 2.2诗歌翻译中的跨文化阐释 由于翻译是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进行的,所以文学翻译受到源语文化语境和译入语文化语境的影响,涉及对原作的跨文化阐释。对中国译者而言,在外译汉的情况下,译者的源语文化知识可以在阅读过程的各个层次影响诗的理解和意义阐释,这在翻译那些民族性强、文化色彩浓、与本族文化差异大的作品时尤为如此。汉诗外译时,目的语文化语境知识影响中国译者的目的语表达。 各民族由于其生活的地域不同,各自的生产条件、历史传统的不同,因而具有各自的物质文化,各自的诸如生活制度、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等的制度文化和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等等的心理文化。这些都体现在各民族日常生活和使用的语言中。不同民族人民进行交往,既要打破语言障碍,又要穿越文化屏隔。因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往往具有不同的理解。 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所表现的朋友之情被西方文化背景的读者理解为具有同性恋倾向(侯维瑞,1993:278)。同一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也往往有不同的含义:积雪压断树枝英美人可能会认为因为树枝脆弱,而东方人则可能认为树枝刚强,宁折而不弯(蔡建平,1997:20)。同样,西方文化中也有许多事物不为我们所熟知。 这些例子都说明文化语境的客观存在,对事物理解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翻译文学作品须克服这种差异,以便不同文化的“对话”和“融合”,产生理解异文化的评价标准。如果套用姚斯的“期待视野”的概念,这种特定文化评价标准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期待视野”(horizon of cultural expectation)。 事实上已有人(阳志清、刘晓铃,1994:281)使用“文化期待图式”这一概念。在翻译中如果译者用本族文化图式套用异文化,或者用错误的图式理解异文化,就会产生错误的理解和翻译。有人作过分析,很多外诗汉译中词语错译的根源就是对外语文化缺乏了解(冯玉律,1997:50—53)。 在对一些译诗的错误分析时笔者发现,一些词语错译的深层原因是译者对诗的总体理解有误,而总体理解的错误往往又可进一步归因于对该诗所涉及的文化语境的错误理解。当诗中一些词语与由错误文化语境知识建构的诗的总体意义相抵牾时,有的译者便曲解这些词的意义,或干脆删去不译,以避免捉襟见肘的窘态。 2.3 诗歌翻译实例分析 以下对两首英诗的汉译实例进行分析,揭示译者错误的外国文化图式对诗中个体词语的理解和翻译的影响。译者对原诗的简评正好可以作为了解其对全诗总体意义的把握和有关的宏观文化图式的参照。 文化图式或文化语境知识不仅可以通过影响译者对整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