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2013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财政支出比财政收入更能反映政府支配的资源数量和份额。因为存在赤字的条件下,支出大于收入。 * 1929年后大危机后,政府干预经济加强,发达国家的公共支出普遍加大,但是各国增长的幅度存在很大的差异。 20世纪80年代后,各国市场经济制度逐渐趋于成熟,公共财政的范围和作用也趋于稳定,政府市场关系的差异性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同的制度模式。美国政府微调型市场经济模式,法国计划引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市场经济+国家调节+社会保障”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瑞典社会福利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政府导向性市场经济模式。政府支出比重的这种差异性反应了这种模式的多样性。 * * 发达国家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三个阶段 阶段1:1750-1850 政府部门相对规模一般不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相对稳定 支出集中在:国防、维护法律和秩序、少量用于公共教育和基础设施(公共投资) 阶段2:19世纪晚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 财政支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政府补贴和社会福利等转移性支出加大 阶段3:20世纪80年代- 财政调整,财政支出规模得到控制,支出增长势头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放弃凯恩斯主义,奉行货币主义政策主张;推行国有经济私有化;削减财政支出规模 * *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都有增加财政支出的要求。 *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记者招待会,王健林、刘红宇、刘迎霞、徐冠巨、韩方明等五位来自新阶层的委员受邀畅谈“新阶层人士的社会责任”。五位委员的职业分别是企业总裁、投资银行家和律师。这也是新阶层人士在全国两会上的第一次集体公开亮相。   会上,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王健林引用官方统计的数据指出全国新社会阶层人士有6000万到7000万人,包括企业家、律师、医生、会计师等总共六种人。”“不一定富人、老板就是新阶层,还包括像我们这样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业人士。” * 2010年公共预算实际支出93180+政府性基金32582+国有资本预算563+(估计预算外社保1.5万亿)=146275 146275/397983=36% * * * 小口径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财政支出 中口径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 大口径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以及制度外支出 *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正副较少直接参与生产活动,财政收入比较充裕,社会成员之间贫富差距较大,为缓和社会矛盾,社会保障支出占较大比重,因而转移支出的比重较大,往往和购买支出评分秋色;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财政支出匮乏,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而贫富悬殊的矛盾不突出,财政较多地参与生产能活动,因而购买支出占有较大比重。 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的公式表述 两部门的单位成本公式表明,在两部门产出比率不变,且工资率一致的前提下,累进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能不会引起本部门单位成本的提高,但会导致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非累进部门单位成本的不断增加。 * * 塔洛克、诺斯和沃里斯认为,利益集团对政府支出的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利益集团影响论 主要观点:政府规模增长同私人部门中白领和管理阶层的就业增长是平行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在各种不确定性的冲击下,市场机制中的交易费用出现了显著的增加,专业化的组织与领导日益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私人部门会自觉地将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人员纳入到自身的体制运行中来。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大批新的利益集团必会不断产生。 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维护和追求,利益集团将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政府施加压力,既要求政府进行再分配(直接的利益照顾),又会要求政府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效率(间接的利益照顾),由此就造成了政府开支的不断增长 * * 布坎南——公共选择学派的著名领军人物——除支持利益集团推动公共支出增长的观点外,还吸收了一部分“财政幻觉假说”的观点。 --财政幻觉假说 他认为,在普维亚尼模型中,统治阶级总是试图创造乐观的幻觉,让纳税人感到支出较少而收益较多,这或许是以前的统治阶级的特点;现代的统治集团与以前大不相同,他们不仅会创造乐观的幻觉,还会(甚?至是更多地)创造悲观的幻觉,这些幻觉“会使纳税人觉得所承受的负担比实际的负担要轻,使受益人觉得提供给他们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价值比实际价值要大”(参见詹姆?斯布坎南著,穆怀鹏译:《民主财政论》139页,商务印书馆,1993)。这种幻觉使纳税人难以明确知道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实际成本,因而也就会认可政府增税的企图、容忍公共支出不断扩大的局面而不会去反对它。 * * 萨缪尔森和诺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