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居:是宝物还是鸡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民居:是宝物还是鸡肋 急需修缮的秦氏旧宅 历经战乱和风雨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河南古民居,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风雨飘摇,命运堪忧。当“拆旧建新”、“新村规划”等成为热门字眼时,它们的命运又当如何呢?   □本报记者李素莉文图   近日,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子“建议以秦氏旧宅为契机,保护修整荥阳油坊明清民居”。该帖子引起多方关注,小小的油坊村也热闹起来了。   3月15日,记者乘车赶到油坊村,路上不时见到飞驰而来的小汽车。据当地村民说,这些人大多是从郑州来寻访秦氏旧宅的。   秦氏旧宅的辉煌与尴尬   坑洼不平的路面,红砖砌成的楼房,组成了河南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现在的油坊村已不复明清时代的繁华,没有了遍布全国的生意,80%以上的村民务农。   在村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一群高大、雄伟的青砖灰瓦楼房内,探寻古民居的奥秘。   “这青砖比现在的红砖厚且大,墙是双层墙,住在里面冬暖夏凉。”一位从事建筑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   78岁的秦同姓就是在这样的老房子里出生的,4个儿子也都在老房子里娶了媳妇。但经过了200多年的战乱和风雨洗礼,老房子的瓦被掀了,房漏了,墙也裂缝了,老窗户坏得只剩楼上的两扇了。   “好多人来我家看房子,还有外国人,来照相的人也不少。市文物局的人来说,这是文物,不让拆。”秦同姓看着记者拍照,笑着说。   据荥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宋新建介绍,秦氏旧宅建造于清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是研究明末清初北方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秦氏旧宅有无法估量的抢救和保存价值。   不过,宋新建承认,尽管秦氏旧宅已于2006年6月8日被公布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政府没有派专人管理,秦氏旧宅仍以村民自保为主。   尽管油坊村95%以上是秦姓,对于保护老祖宗的家业尽心尽力,但仍有很多遗憾,比如有的村民拆除旧窗户开新门,有的把200多年的老房子拆得七零八落,还有的老房子无人居住,在风雨侵蚀中坏得更快……   据该村70岁的村民张凤鸣讲,除秦氏家庙外,这些秦氏旧宅都分给了个人,过去成片的古民居有的塌了,有的拆了,仅剩秦氏家庙和村子东北角十余个庭院保存较为完整。   资金缺乏的正面和背面   秦氏旧宅的尴尬,只是河南古民居尴尬处境的一个缩影。   代表了中原四合院文明的古建筑群——苏辙后人故居、荥阳苏氏古建筑群,因为年久失修,有些墙体已经出现裂缝,经常发生坍塌。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地方提出,凡未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乡土建筑均可由村民自愿拆除改造。当“拆旧建新”、“新村规划”等字眼充斥各级政府文件和各类报道时,一些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建筑就面临着被大量拆除的危险。   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副所长牛宁说:“古建筑是我们研究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一旦拆掉了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采访中,很多采访对象认为,资金是制约古民居保护的主要瓶颈。   荥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宋新建说,荥阳的历届政府都很重视文物保护,目前已把秦氏旧宅、苏氏古宅、牛状元府三个古民居列入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向国家申报,以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荥阳市文化局局长王志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秦氏旧宅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荥阳对其很重视,2006年和2007年,荥阳市出资对破损的秦氏旧宅进行了修缮。   2007年,荥阳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是不是可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呢?王志中回答说:“用钱的地方太多,再说,荥阳有2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如果把所有文物保护单位都保护起来,就像撒胡椒面一样,力不从心。”   “缺少资金的确是全国性的大问题,但同时财政资金流向也很重要。”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副所长牛宁说。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热衷于考古发掘、举办文化节、做旅游规划、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花在古民居保护上的钱很有限,主要原因还是重视不够。   鸡肋还是聚宝盆   尽管来访者不断,但是对于荥阳市高村乡油坊村的村民来说,给他们带来无上荣耀的老房子,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相反,这些老房子由于建造年代久远,需要按照文物标准重金修缮,且不允许拆除,在他们看来更像鸡肋。   但是,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民居,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聚宝盆,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财富。   有网友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荥阳境内的明清古民居综合利用,开发成一个连片的“古民居”旅游线路。荥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宋新建对此表示赞成,他认为,秦氏旧宅位于黄河中下游旅游带主景区楚河汉界风景区附近,距景区仅10公里,如能抢救开发并对外开放,对宣传中原文化和黄河历史文化,开发中原旅游资源、实现中原崛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另外,宋新建建议,在当前政府财政紧张的情况下,

文档评论(0)

zywx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