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中医: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几种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花10分钟,入下门还是可以滴!
平时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代中医把脉的情景,在民间的语境中,人们也把诊脉说的神乎其神,俨然一副很酷很拽的样子。最脍炙人口的故事,莫过于古代太医为皇宫里的娘娘妃子们“悬丝诊脉”,在《西游记》中,我们也看到过这样的桥段。
诊脉一直蒙着一层无比神秘而且威严的面纱,人们一方面特别对这个行为特别崇拜,一方面感到无比高深。事实上,世间任何的技巧,既然是人们发明的,都是熟能生巧,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
艾灸名媛课堂想说的是,诊脉并非那么邪乎、那么“深不可测”,如果有时间,可以花10分钟阅读这篇文章。即使成为不了诊脉高人,了解一些诊脉大致的轮廓,还是有意义的。
首先,诊脉时应对向而坐,“左手右诊之,右手左诊之。”也就是说医者用左手切患者右手的脉,用右手切患者左手的脉。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寸口,又分为“寸、关、尺”三个部分,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代表脾、肺、肾。如图。
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
常见脉相及其对应的疾病
浮脉: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沉脉(附伏脉):脉搏显现部位深。轻取不显,重按始得。此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沉迟为里寒,沉数为里热,沉涩为气滞血瘀,常见于水肿、腹痛,久病及多种虚弱性疾病。
伏脉:比沉脉显现部位更深,重按推筋着骨始得。为邪气内闭或剧烈疼痛或厥证。
迟脉:脉搏次数少,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阳虚阴盛),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
数脉(附疾脉):脉膊次数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主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疾脉: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20次左右),多属阳气极盛,阴气欲竭,或元气将脱的重证。
缓脉: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
洪脉(附大脉):脉形洪大,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形宽,波动大。主热证,阳热亢盛。常见于高热病人。
大脉:脉形大而无来盛去衰之势,多是病势进展之象,所谓大则病进(大而有力),也主正虚(大而无力)。
细脉(小脉):脉形细如线,脉形窄,波动小。主虚证(气虚血少)。常见于诸虚劳损,慢性病患者。小脉也即细脉,主病与细脉同。
促脉: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快有不规则的间歇。为阳盛热实,或气血痰食停滞,见于气血痰食瘀滞,肿痛,诸实热证。脉细促而无力,多为虚脱之象。
结脉: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慢而不规则的间歇,为阴盛寒积或气血瘀滞,见于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症积、疝痛等。结而无力为气血虚衰,见于虚劳久病及各类心脏病所致的心律不齐。
代脉:脉来歇止,止有定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即有规律的间歇,脉搏动到一定至数歇止一次,歇止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之征象,可见于心律失常的二联律,三联律等。
【进阶篇】
脉诊学几招,中医能过招
脉诊最简单 只需要分辨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1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
上为总论以下分论之
分者分部以论:左手侯阴血右手侯阳气或谓:左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 2020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质量检测音乐试卷及答案.doc
- NB-T11094-2023水下自护混凝土技术导则.pdf
- 第六章 1 牡丹月季.ppt VIP
- 2025【维维股份财务风险及应对策略探析9200字】.doc
- 20210730-大有期货-煤炭期货月度分析报告:保供增产持续发力,煤价或阶段性回调.pdf VIP
- 2023入团团史团章考试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pdf
- 教学成果奖励 高考奖励方案.docx VIP
- 约翰迪尔7600_7700_7800拖拉机维修手册 英文l.pdf
- DB41_T 1037-2015垂直度检测尺校准装置规范.doc
- 2024年医药卫生考试-医院信息科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