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孢子虫 刚地弓形虫 隐孢子虫 其他孢子虫 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nicolle & manceaux 概 述 1908年法国学者在北非突尼斯的一种啮齿动物刚地梳趾鼠的肝及脾单核细胞中发现,命名为刚地弓形虫。 1923年捷克医生首次发现弓形虫病例。 1937年在一例死于脑膜炎的新生儿的脑中发现此虫,认为可经胎盘感染。 1954年提出通过未熟的肉传播。 1965年认为可能通过粪便传播。 1969、1970年阐明其生活史过程及其形态。 形 态 滋养体:大小4~7×2~4微米,又称速殖子,一个细 胞内含多个速殖子称为假包囊。 包囊: 大小5~100微米,内含的虫体称为缓殖子 裂殖体: 呈椭圆形,内含裂殖子4~29个,呈扇形排列。 配子体:雌配子体圆球形,直径约10微米。雄配子体呈新月性,长约3微米,核伸展,前有2根鞭毛。 卵囊:圆形或椭圆形,大小10~12微米,内含两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4个子孢子。 弓形虫生活史要点 所需宿主:终宿主为猫科动物(最重要为家猫),中间宿主为人及多种动物。 寄生部位:终宿主(肠上皮细胞),中间宿主(有核细胞,主要为脑、肌肉、淋巴结)。 感染阶段:卵囊、包囊、假包囊。 感染方式:口、接触、飞沫、节肢动物、胎盘、输血、器官移植。 生殖方式:终宿主中(配子生殖、裂体增殖)中间宿主(二分裂、出芽生殖) 弓形虫生活史的特点 弓形虫对终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对中间终宿主无严格的选择性。 在终宿主体内对终宿主细胞有严格的选择性,在中间宿主体内对中间宿主细胞无严格的选择性。 感染阶段及感染方式多样性。 生殖方式多样性。 传播方式多 致 病 致病因素 致病机制 临床表现 致病因素 虫体: 1:虫株不同,致病力不同。弓形虫的毒素有弓形虫毒素,弓形虫素,弓形虫因子。 2:虫体不同发育时期的抗原特异性不同,影响致病力(速/缓殖子均有P30,但两者的空间结构不同)。 宿主: 1:当宿主的抵抗力较强时表现为隐性感染。 2:当宿主的抵抗力较弱时表现为显性感染。 致病机制 速殖子是主要的致病因子,可直接破坏有核细胞。另外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炎性侵润导致炎性反应及组织坏死。 包囊寄生广泛并不断长大压挤组织器官,包囊破坏可因引起迟发性变态反应,导致肉芽肿形成。 临床表现 先天性弓形虫病: 1:妊娠早期感染:早产,流产,死产和胎儿畸形。 2:妊娠晚期感染:出生后新生儿呈“隐性感染”,主要(90%)表现为精神障碍,如脑积水、大脑钙化灶、脑膜脑炎和运动障碍;其次为视力障碍,如视网膜脉络膜炎。 获得性弓形虫病: 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常累及脑部、淋巴结和眼部,出现淋巴结肿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运动障碍,眼部病变。 诊 断 病原诊断: 1:体液检查. 2:活体组织检查. 3:动物接种和单层有核细胞培养. 免疫学诊断: 1:染色实验(DT). 2:间接血疑实验IHA(流行病调查), IFA间接荧光抗体实验(可早期诊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威 HS 7X系列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使用说明书.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PPT.ppt VIP
- “电—能—碳”模型构建与碳排放预测:以江苏为例进行实证分析.docx VIP
- 《合同风险防控要点》课件.ppt VIP
- 【山东省】DB37T 3366-2018 涉路工程技术规范(高清).pdf VIP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测试题.pdf VIP
- 18DX009 数据中心工程设计与安装.docx VIP
- 10KV配电系统的电流互感器2CT、3CT的比较.pdf VIP
- GB50790-2013(2019年版):±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2019年版).pdf VIP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8章 回归分析.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