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从雾霾说起 彭 红 丽 《穹顶之下》 ——空气污染深度调查 唐代兴教授认为,雾霾是一种极端环境灾害形式,造成极端环境灾害发生的直接动力是不顾一切发展经济的社会运动,其最终的伦理根源是人与自然的分离、发展对生存的傲慢、物化主义对生境幸福的蹂躏。对雾霾的自救之道是以生境伦理为导向,重建生境制度,重建“未来引导现在”的理性精神和“生存才是硬道理”的社会存在原则 哈雷彗星带来的思考? 中国科技教育史的“三大疑问” 1、“李约瑟难题” ; 2、“零诺贝尔奖现象”; 3、“钱学森之问” 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最多国家人数统计 14位科学家获奖 11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作为世界工厂能力迅速崛起 学科技的留学生多数选择留在国外 2014年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升至世界第19位 人 中国的问题:未能摆脱古代科学精神缺乏的传统,却又面临人文精神失落的窘境。 核心问题:科学和人文两种话语如何建构现代文化(现代文明)? “科学”一词的起源 西方:科学 中国古代:格物致知、福泽谕吉、康有为、严复 “科学家”(1833年 英国科学促进会的会议上) 独立科学传统的形成 科学从产生之初有两个传统:哲学传统和工匠传统 科学与人文的长期分裂 科学与人文的历史互动 什么是科学? 科学主义、工具理性的泛滥带来的人的异化 科学与人文的历史动态关系 三个发展阶段。 1、古希腊时期 2、近代 3、工业革命以来 分裂的表现:东方的“科玄论战” 西方“两种文化”(斯诺) 广义的科学:是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及其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狭义的科学:对自然界规律的知识体系。 求 真(是什么?为什么) 理性、客观、准确 科学发展与现代生活 科学主义 “对科学知识和技术万能的一种信念。”(《牛津 英语词典》) “科学主义的悲剧就在于:它毁灭了一个宗教神化,而创 造了一个科学神化;它否定了一个万能的上帝,又塑造了一个万能的科学”(白春阳) 矛盾的社会存在现状是科学与人文分裂的例证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 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什么是科学特性? 理性精神 创新精神 探索精神 实证精神 怀疑和批判精神 “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波普尔:“科学是人类心灵的壮丽探险”。 居里夫人:“我们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用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艰苦卓绝的探求,来把这个梦变成现实。” 人文素养(人文关怀、人文精神) 人文文化是指人对人自身的思考并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形态表现出来而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和人文知识的总和。这种思考包括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反省,对生命意义的关怀,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和对终极归宿的追问,从而形成了“以人为本”,崇尚人性的人文精神。人文文化主要通过哲学、艺术、宗教、 伦理、历史等文化形态来表现。在客观理性的科学研究中,情感的冲动和愉悦以及对人终极的思考是不可或缺的。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一种与科学主义根本对立的主张。人本主义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从人自身出发来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理论。 人本主义反对科学工具理性,强调人的精神追求来规范和改造科学,与科学主义根本对立,抹杀了科学在人类社会中地位,将现在存在的许多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归咎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片面地夸大了当今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从而开展了对科学的激烈批判,因此带有反科学主义的色彩。 ( 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对科学专家、技术专家的极度蔑视) 人文精神特征 人文社科专家具备的品质 情感性 强烈的批判意识、重建意识 批判性 深沉的人性关怀 主观性(价值性) 对自然科学的持续关注 关注“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爱因斯坦内心深处就有这种“火光”,他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们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们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爱因斯坦于1931年2月16日对美国加利福尼亚理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