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8章 社会救助.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8章 社会救助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第二节 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 第三节 灾害救助法律制度 第四节 扶贫法律制度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 二、意义 三、社会救助立法概况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于陷入贫困状态的全体公民提供物质帮助,以维持其最低限度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特征:(与传统的救贫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比) 1.社会救助是国家的责任,获得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 2.社会救助的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保险的对象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由国家立法要求劳动者强制加入。 3.社会救助提供的是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防护屏障。 二、意义 1.有利于保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2.有利于维持社会安定; 3.有效地弥补了社会保险制度的不足。 三、社会救助立法概况 (一)外国社会救助立法概况 最早进行社会救助立法的国家:英国,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济贫法》,为解决圈地运动引起的社会动荡。济贫对象为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国家设定“济贫税”。 (二)我国社会救助立法概况 第一部关于社会救助方面的法律是1943年9月29日由国民党政府颁布的《社会救济法》,后在台湾施行。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7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暂行办法》,采取以工代赈、生产自救、还乡生产等措施,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失业工人,政府实行了发给救济金的办法。 改革开放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性文件。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主要由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灾害救助法律制度和扶贫法律制度构成。 第二节 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对城市中的贫困居民,按照法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和程序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一)保障的对象 最低生活的保障对象应符合以下法定条件:第一,是城市居民,持有非农业户口,即有城市户口;第二,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二)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确定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日常生活方面的费用,二是义务教育费用。 (三)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 “低保条例”第5条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资助;所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四)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请及审批程序 1.申请 2. 初审 3. 批准 4.给付 (五)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机构 “低保条例”第4条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统计、物价、审计、劳动保障和人事等部门分工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工作。 (六)法律责任 P254 (七)权利的救济手段 根据“低保条例”第15条规定,城市居民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作出的不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减发、停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决定或者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保障对象 只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村民,才能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 标准原则上应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或乡镇人民政府制定。 (三)资金来源 由当地政府财政和村集体分担。分担比例根据各地实际确定。 (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领程序 保障对象提出申请,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主要方法是邻里测评。符合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核合格的再报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五)保障方式 资金保障和实物保障相结合,物质保障与政策、服务保障相结合。 三、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五保是指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 五保制度的内容是: (一)五保供养的对象 是指农村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1)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抚养义务人,但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2)无劳动能力的;(3)无生活来源的 (二)五保供养的内容和标准 内容:1.供给粮油和燃料;2.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3.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4.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5.老年人、残疾人去世后妥善办理丧葬事宜,对未成年人应保障其依法接受义务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