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唐太宗的用人策略与现代基层用人体制
浅谈唐太宗的用人策略与现代基层用人体制
武定县发窝中学教师 杨天会
【摘要】唐朝前期是盛产贤明君主的时代,特别唐太宗更是一位明君。他统治下的大唐帝国在经济、社会和用人策略等方面的佳话世界有目共睹;励精图治的治国策略也备受后人推崇,而在选才用人方面的独到见解对现今中国基层政权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唐太宗 用人策略 基层政权 用人体制
一、研究的历史背景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由唐高祖李渊建立起来的强大王朝,它与汉朝同成为中华民族兴盛的两个时代,并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繁盛的新纪元。
隋朝末年,当隋炀帝四处攘乱之际,驻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率大军进军关中,并于公元618年称帝建国,年号武德,建都长安,开启了李唐王朝统治中国的历史。高祖李渊登基后立即着手消灭其它各部反隋势力,先后击败上邽(天水)的薛举,薛仁杲;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等反对势力,实现了统一大业。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大臣尉迟、敬德、段志玄、长孙无忌等人的帮助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与自己对立的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进而迫使其父李渊退位。同年八月,秦王李世民在大多数朝臣武将的拥护下继皇帝位,改年号贞观,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皇帝之一。贞观二年,太宗命兵部尚书大将李靖讨伐突厥,大获全胜。从此消除了西域各族对中原的威胁。与此同时,太宗皇帝启用贤能人士,由魏征、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为宰相,辅助处理国家政事。在其统治下,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改革,使大唐帝国空前繁荣,史称“贞观之治”。在他执政的23年中,他始终把“选贤任能”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在贤臣的大力辅佐下,加上他本人的政治才干,以致他统治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成就了“文景之治”以来的又一盛世“贞观之治”。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太宗巧妙精明的用人策略是分不开的。本文就唐太宗的用人策略以及对现今基层用人管理的借鉴作用作简要的论述。
二、唐太宗时期的用人策略
1.选用贤能人,所使用的人必须德才兼备
以战功作为选拔官员的衡量标准是唐朝初年选用能人的主要标准。换言之,在唐朝初年只要你在战争中立了大功,就可以授官晋爵。这是以秦朝“军官爵制”的武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而唐太宗不一样,他选用贤能人的标准是必须德才兼备,尤为重视所用人的道德品质。唐太宗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是亲民之官,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他认为:“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在他选人用人的标准中,认为如果误用了缺德无行的“恶人”,越是有才干,危害越大。据史料记载,许敬宗是一个才优但德行不好的人,终身没有得到重用。由此可见,在选拔人才方面,唐太宗尤其重视人的道德素质,掌握了用人的关键。
唐太宗在广泛的招揽人才方面采取了各种手段,除了沿袭了门荫制、荐举制,还完备了科举考试制度。不论亲疏,不避冤仇,不囿派系,不计较资历和出身,只要有治国才干和一腔热情,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唐初高层管理集团中,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长,房玄龄是隋朝旧臣,张行称是一介布衣等。他曾说过:“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举。苟或不才,虽亲不用。”魏征曾是唐太宗的对手李建成的谋臣,并帮助李建成设计企图杀害李世民,但当唐太宗了解到魏征有经纬之才,性格耿直时,不计前嫌,对他委以重任。为了搜集更多优秀人才,他还采取了广开言路的政策,曾命令房玄龄、杜如晦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帮助自己求才访贤。这样一来,中小地主以及庶民得以进入朝廷供职,打破了魏晋以来任用士族地主为官的定制,形成唐初人才济济的局面,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自我善于纳谏,严于要求自己
“伴君如伴虎”,权力使君臣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困难,阿谀奉承之辈层出不穷,许多王朝走向了衰落。唐太宗很虚心,有着广阔胸襟,“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在唐太宗的积极倡导下,谏诤蔚然成风,促进了政治的团结安定和经济的繁荣昌盛。
谏议大夫魏征向唐太宗进谏,前后多达200余条,不仅在国家大政方面,还对唐太宗的缺点犯颜直谏。他写的《十渐不克终疏》,尖锐的指出太宗的10个方面的缺点,令太宗十分尴尬。可唐太宗仍把他作为贤臣重用。魏征去世,太宗悲痛万分。感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正因为有魏征这样的“逆才”和唐太宗这样善待“逆才”的雅量,才会有大唐基业的稳固和盛世局面的出现。
3.坚持唯才是举,量才授官的用才路线
唐朝时期统治者在治国实践中重视人才的作用,选拔官吏时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吏治的清明和王朝的政治稳定。唐太宗认为:君臣相矣是,不能肝胆相照,实为国之大害。他从不轻信谗言,对一向亲近的人和有过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