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中发展简史进文发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灵中发展简史进文发来

灵石一中发展史 第一章 解放前灵石中学教育的尝试和发端 抗战前夕,灵石教育经过千余年的漫长发展,已有相当规模。据民国版县志记载,当时全县有高小8所,国民学校236所,学生2500人左右。由于没有中学,富家子弟须到平遥、临汾、太原等地上学。旧社会交通落后,学生往返甚为不便,当地商绅人士逐渐萌发了创办中学教育的想法。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灵石县属日伪山西省冀宁道(治所在临汾)管辖。灵石城内的郭翥亭、赵怀仁、张玉书……等知名人士得知当局决定在北部管辖区办一所中学的消息后,多方奔走,争得将中学办在灵石,定名“山西省冀宁道立灵石初级中学”。校址设在“灵石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旧址(现在一小学校址)。 学校首任校长是段锡森(北师大国文系毕业生),教师有:张士杰(北师大数理系毕业生)、曹玉蓉(北师大国文系毕业生)、王休之(太原第一师范毕业生)、赵云峰(山西大学毕业生)、杨元昌(清优廪生员)、张士陶(太原师范毕业生)、程伯武(北师大西洋文学系毕业生)等人,还有国术教师曹鸿庆和校医阎瑞麟。当时学校的教学管理参照了北师大的一些管理方法。学生全部在校住宿,要到星期六下午才准回家,星期日上晚自习前必须归校。 学校管理机构设置:教导处、庶务处、训育处、校医室。学校组织有监护队——选择学习成绩好、在学生中有威信的学生担任监护长和监护员,来照顾年纪小的学生和劝阻打架的学生,以维护学校的日常纪律。 学生大部分来自洪洞、赵城、霍县、灵石,亦有少数是介休籍,绝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学习主动。学校实行三年制(秋季始业),每学年度招收两个班,学生100人。到1945年共招六个班,学生计300人,专职教师13人。课程设有:国文、数学、物理、化学、英文、植物、动物、农业、音乐、体育、美术、国术等科。 学校初办,实验仪器和体育器材都很缺乏,教师、学生只能在课本上下功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阎锡山政权占据了灵石城,接管了学校,更名为“山西省立灵石初级中学校”,教师基本未变动。 1946年派来新校长傅家珍和特派员马健生。后来校长又换成了那溥泉,与此同时,从灵石西山来了一部分学生插入班内,随之一部分外籍学生转回原籍,学生开始实行半公费,吃住都在学校。 从此,校方在学校积极推行阎锡山的政令,并发展同志会组织。同时,国民党的三青团组织利用社会关系乘青年人的幼稚心理,分别把一小部分学生拉进了三青团,但学校没有三青团组织,因为阎锡山统治区是不准蒋介石的组织公开活动的,因此在1946年春曾发生过一次长达五天之久的罢课事件,最后以抓走三个学生,开除五个学生告终。此后,阎锡山县政府加强对学校的控制,县长兼任了中学校长。 1947年1月,县长刘国珍、四十五师师长李子法把学生进行了武装编制,当他们得知解放军要进攻灵石城时,便把学生集中在县政府院内准备带走。可第二天拂晓,解放军攻进灵石城,阎锡山军队顾不得学生队伍就仓皇逃走,大部分学生随解放军先后在沁源、阳城进行整训,年纪小的被护送回家,少部分学生转学介休,其余的都毅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学校就此停办。 这所学校,历时五年,因受客观条件所限,没有毕业过一个学生。 第二章 灵石中学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第一节 建校初期 (1952—1957) 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二日,灵石县城宣告解放。新政权建立伊始,县人民政府即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首先使城镇乡村初、高级小学及时、全面复学,学龄儿童基本上都能入学;继而,迅速新建起城关、双池、沟峪滩、两渡、静升等五所高小,五二年全县高完小有11所,在校人数达153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全县教育形势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全县连一所初中都没有,学生高小毕业后,要继续深造就得到祁县、平遥甚至上太原。 经过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灵石县发生了翻天覆天的变化,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城乡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给教育、科技、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县人民政府根据经济和教育形势的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需求,着手筹办灵石中学。一九五二年春,经首届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请榆次专署批准,决定成立“山西省灵石县初级中学校”。 校址选定在旧城西街的古文庙内。7月份,县政府将这里原有的小学一部分迁至县城北门外的真武庙,一部分迁往东门外的干部文补校内,并抽调有关方面的人员成立了“灵石初级中学校筹备委员会”,成员有方有模、李德茂、张长华、温中和、马贵荣、吴纯仁、闫文焕等七人组成。榆次专署委派了首任校长——陈彭年。由校长挂帅和会计郝有林、教员吴星等组成筹建小组具体实施建校工作。先后聘革命干部吴星为政治教师、太原师范毕业的董子斌为生物教师、太原师范毕业的郑子明为语文教师、山大毕业的任恒德为地理兼美术教师、太原师范毕业的梁子言为语文教师、太原师范毕业的王文良为数学教师、山大毕业的那溥泉为历史教师。最值得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