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折治疗的AO与BO理念 --- 吴 晖 1958年-瑞士AO小组成立 (AO是德文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these的缩写,原意是接骨手术集团 ) AO骨折治疗原则(1960年) 解剖复位 坚强内固定 保障骨折端血运 早期功能锻炼 AO 技术四大类方法: ①螺钉加压; ②钢板加压; ③角钢板加压; ④张力带缝合 。 ★ 折块之间的加压是AO技术的核心 加压固定的原则: 1、符合张力带原则的固定 2、骨折块之间最大程度的稳定 3、保护骨折部血运 4、早期功能锻炼 张力带原理 ★ 骨的偏心负荷造成一侧为压力负荷,另一侧为张力负荷,张力带钢板的作用是将骨折端的张力转化成为压力,使经骨折端的压力增加和均匀地分布。 偏心负荷的骨是股骨、肱骨 和尺挠骨;因此作为张力带 钢板,为了其功能,理想的 位置应是放在骨的张力侧。 在股骨,其力量相当大,钢 板必须放在张力侧。在上肢, 力量相当低,可不用此原则。 Wolff定律:新骨的形成取决于对承受应力的反应。 应力遮挡:坚强的内固定,大部分负荷经金属传递,减少了骨折部位正常的生理性刺激,造成金属板下面的骨质减少,强度下降,易发生再骨折,特别是在钢板去除之后。 BO固定原则 (1) 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 以保护局部软组织的附着; (2) 不以牺牲骨折部的血运来强求粉碎骨折的解剖复位, 如必须复位的较大折块, 也应尽力保存其供血的软组织蒂部; (3) 使用低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的内固定器材; (4) 减少内固定物与所固定骨之间的接触面; (5) 尽可能减少手术暴露时间。 BO 理念的核心 强调了微创技术和无创技术原则, 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局部血运。 BO的骨折固定方式 ●髓内钉 ●外固定 ●钢板: 点状接触钢板(锁定钢板) 有限接触钢板 桥接钢板 总 结 BO理念是AO学派在内的许多专家,总结30年来AO的基础与临床,探索改进乃至杜绝原有的不足与误导,同时对原有技术的优势与精华加以提高,逐渐构成并日趋成熟的又一重大进展。不可错认为AO已被BO所取代。 任何一种内固定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临床上如何正确应用AO或BO技术,关键在于对二者的深入认识,对适应证的科学选择,取长补短,对不同骨折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锁定钢板、髓内钉 动力加压钢板 典型代表固定物 复杂粉碎性骨折 简单骨折 关节内骨折 最佳适应症 二期愈合 一期愈合 愈合方式 保护血运 坚强固定 核心内容 低 相对较高 骨折不愈合率 相对稳定 绝对稳定 固定方式 1994年 1960年 产生时间 BO理念 AO理念 * * * * * * * * * * * * 历史考证 1902年在埃及出土的木乃伊中发现了最早骨折治疗证据(公元前300年) 公元100年,阿拉伯外科医生 发明了用面粉和蛋清包裹患肢的方法。1852年,荷兰医生开始使用石膏绷带对患肢进行固定 公元130-200年,在Galen早期著作中出现了对骨折进行牵引治疗的描述。19世纪中叶开始对骨折进行持续的牵引治疗。 历史考证 1767年,Gooch介绍了功能性支架。200年后,各种石膏材料和热塑支架才开始在临床广泛使用。 在19世纪上半叶,骨科手术总是摆脱不了感染的困扰,只有在极其良好的条件下,才能进行骨的手术。1828-1850年,欧美开始用银丝对肱骨和股骨进行缝合和环扎固定。 随着Pasteur物理消毒法的出现,1867年,Joseph Lister发明了化学消毒剂-经过20多年,外科无菌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骨科内固定手术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1875年-Franz Konig首次报道使用螺丝钉固定骨折。 1886年-Carl Hansmann在汉堡首次报道使用金属接骨板螺丝钉固定骨折。 1907年-Albin Lambotte首次介绍了“骨折接合术”(Osteosynthesis)这一新名词。 1907年-Fritz Steinmann开始使用Steinmann钉治疗骨折 1927年-Martin Kirschner开始使用Kirschner针(克氏针)治疗骨折 1931年-Fritz Konig出版了《Operative Chirurgie der Knochenbrǖche》一书。 1938年-Robert Danis使用丝攻和皮质骨螺丝钉对骨折进行加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驼乳粉的技术要求.pdf VIP
- 哈工大_理论力学_I(第6版)习题详解.pdf
- 2025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函数的图象(九大题型)(讲义)(学生版+解析).pdf VIP
- 陶喆出轨道歉会PPT(源文件锐普独家首发)0708.pptx VIP
- 2025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圆的方程(八大题型)(讲义)(学生版+解析).pdf VIP
- 2025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数列求和(九大题型)(练习)(学生版+解析).pdf VIP
- 发酵驼乳粉的技术要求.pdf VIP
- 罗斯蒙特3051C压力变送器校准调试方法.doc VIP
- 视频监控系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保证措施.docx VIP
- 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经济性评估与对策.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