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特性
民间文学的特性
在文学理论领域,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民间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劳动大众的创造力量,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的一种现实肯定,它是民众精神生产的结晶。但是民间文学毕竟和作家文学不同。
作家文学是文学的自觉形态,对于客观事物,作家有意识地通过一定审美方式进行描摹和反映,并且,各种复杂的因素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影响作家主体对客体的深入和把握,主体与客体是有一定距离的,
民间文学则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基本上是一种自然的创作状态。民众在创作民间文艺作品时,并不是把它当作艺术创作来看待,其创作冲动,并不在于反映的愿望,而在于发抒的欲求,。创作主体也很少受到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的干扰。如苏北流行的《不平歌》:“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种米粮,吃米糠;磨白面,吃瓜秧;编席子的睡光床;抬棺材的死路旁。”又如长功唱的歌:“要吃财主饭,拿着命来换,小跑带紧颠,还嫌走得慢,喝的刷锅水,吃的高粱面,五天一犒劳,三天一头蒜。要想歇歇吧,说你胡捣乱,要想使工钱,立刻把脸变……”再如:“穷人待种地主地,显得写个卖身契。别嫌命不济,全家都是地主的。”打渔的有渔歌,做工匠的有工匠的歌。做媳妇的,也有歌:“小媳妇,不是人,起了五更贪黄昏,俺婆还说俺是懒妖精。吃的饭,冷冰冰,穿的衣,破领襟,晚上睡着还没得个狗安身!”内蒙古有一首爬山调,唱童养媳的:“拿起个筷子放下个碗,童养媳妇众人管。公公不住拿眼盯,小姑子骂我是扫帚星。一家人全在炕上坐,立逼我童养媳妇去推磨。放下碗筷拿起针,婆婆还骂我是懒断筋。住一回娘家上一回天,回一回婆家住一回监。住一回娘家唱一台戏,回一回婆家流一鼻鼻泪。白菜韭菜水萝卜菜,我的难活是娘老子害。妈妈大大爱人家钱,把我送在个阎王殿。白菜帮子芋蔓茎根,亲生的闺女卖给人儿。红莲豆开花一串串红,卖给人家当牲灵。”再如:“十八岁大姐周岁郎,每天每晚抱上床,睡到半夜要吃奶,劈头盖脑几巴掌:我是你的妻,不是你的娘!”
还有情歌,如:“东山头上挂红云,红云照红我的心,几时有缘招得妹,酒壶装酒谢媒人!”“想你想你真想你,请个画匠来画你。画来贴在壁头上,起早睡黑看到你。”“太阳落坡又不落,小妹有话又不说。有话没话说两句,莫要小哥老等着。”“鱼离水塘树剥皮,死好分离活难离。哥哥走呀妹子在,十指连心怎离开。一出罗门掉一掉头,扔不下妹子不想走。走三步,退两步,扔不下妹子再站住。”
在这些民间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主体情感的抒发,感情或真挚或奔放。不像作家文学中情感都控制在一种“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状态中。
我们可以看到,民间文学带有自发性,注重主体情感的抒发,并不注重对客体的深入分析,不如作家文学深刻、细腻、有内涵,但感情率真。
在过去的一些学者的研究中,特别是七、八十年代,研究者往往把阶级性作为区分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区别,这不是文学研究的正确态度。
下面我们介绍民间文学在形式上和流传方式上的特点。
民间文学是用传统的民间形式创作和流传的文学作品,它具有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统性、集体性和立体性的特点。
首先,口头性。这是传统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在旧社会,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叫我唱歌我就唱,叫我写字不在行”。民间文学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同时又通过口头语言传播。因此如果不及时记录,许多作品就会像风一样消失,所以需要立即“采风”。但口头性也有优点,口头语言也具有无穷的魅力。从歌剧《刘三姐》的“对歌”一场戏中,我们约略可以看到民间文学口头艺术的这种优越性:
罗秀才:你莫恶来你莫恶,你歌哪有我歌多。不信你到船上看,船头船尾都士歌。
刘三姐:不懂唱歌你莫来,看你也是无肚才。唱歌从来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运来。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是和表演性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语言艺术和音乐、舞蹈、表情、动作等等艺术手段结合起来,便产生了更大的艺术表现力量。这就逐渐形成了民间文学语言艺术本身的一系列特点。可以说,民间文学的传统艺术形式及传统艺术特色主要是由它的口头性所决定的。如民间文学作品的风格刚健清新;结构单纯而灵活;形象鲜明,感情强烈,想象丰富,深入浅出;多用比兴、夸张、对比、重叠、复沓、谐音双关等艺术手法;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而富有音乐性等等特点。它们大多短小精悍,易懂易记、朗朗上口,便与口头流传,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关于这一特点,我们在具体论述各种题材的民间作品时将要详细谈到。
其次,流传变异性。主要指民间文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流传,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异。由于社会条件不同,民间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常常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这就形成了它的地方性、民族性。流传性和口头性一样,也是民间文学的外部标记,因为口耳相传,作者不可能署名,这就形成了民间文学的“匿名性”。在流传过程中,作品不归一人说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解决土地房屋征收难题的12014.doc
- 社会问题分析1.doc
- 社区建设基础知识(100好东西).doc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图.doc
- 社科文阅读测试及应试对策.doc
- 祁斌在中金公司2011年会上的讲话.docx
- 祛瘀化痰法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5例.docx
- 神经修复GDNF-RET与Rap1GAP互生功能实验研究.doc
- 神经外科手册12功能神经外科.doc
- 神经外科手册16立体定向手术.doc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