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剖析.ppt

人教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线索: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受统治者冷落 汉代: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 魏晋至隋唐: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出现危机 宋明时期: 吸收佛、道,儒学思辨化,走向成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明末清初: 传统儒学思想被批判继承(李、顾、黄、王) 19世纪末: 利用儒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 新文化运动: 全面否定儒家思想,封建思想受到动摇。(吴虞“打倒孔家店”) 文革时期: 左倾思想泛滥,批林批孔运动。儒家思想遭到批判。 改革开放后: 继承发展儒家思想,弘扬传统文化。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考试说明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百家”,形容学术流派的纷杂。《史记》中按照诸子学说的主要倾向,将其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1、概念解析: 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观点各异;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 在思想文化领域,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二、代表学派、人物及主张: (一)儒家 1、孔子(春秋): 提出“仁”和“礼”和“中庸” A、“仁”的思想——核心 ①含义: “仁者爱人。” ②方法: “忠恕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先生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层内容:a、爱自己的亲人;b、爱他人;c、统治者实行仁政 (1)主要思想: ③ “仁”的表现: 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刑杀、节用爱民 ——政治主张 对于普通人: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礼”的思想: ①含义: ②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a、于社会: 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于个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狭义:周礼 (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2015·江苏苏锡常镇一模·1)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 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B C、中庸之道 ——选修《人物》P22 ①中庸的含义: a、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b、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②达到中庸的做法: “和而不同” ③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a、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b、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②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④教学内容:——孔子整理“六经” (2)教育方面:选修《人物》P23—24 (3)整理文献: 《诗》《书》 《礼》《乐》 《易》《春秋》,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 思考: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