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11.220B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538—2015
代替 NY/T 538—2002
鸡传染性鼻炎诊断技术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infectious coryza of chickens
2015-10-09 发布
2015-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刖
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提供了几种诊断鸡传染性鼻炎的方法以及抗体检测方法,应根据使用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 使用。
本标准代替NY/T 538—2002《鸡传染性鼻炎诊断技术》。与NY/T 538—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琼脂双向双扩散试验和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ELISA)两种方法(见2002年版的6 和8);
——增加了临床诊断(见2);
——增加了血凝抑制试验(鉴定副鸡禽杆菌的血清型)(见5);
——增加了 B型副鸡禽杆菌的血凝抑制抗体的检测(见7. 2. 1)。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惠玲、陈小玲、张培君、苗得园。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 538—2002 0
引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禽杆菌(Awzrterfww faraga沾,A 引起的一■种鸡
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发生和流行,引起蛋鸡产蛋量下降,育成鸡生长发育受 阻和淘汰率增加,肉鸡肉质下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Page分型方法将副鸡禽杆菌分为A、B、C 3种血清型,我国从1980年起就有许多疑似本病的病例 出现。到目前为止,3种血清型引起的发病都有报道,它们具有共同抗原和各自的型特异性抗原,可以 通过检测型特异性抗原来鉴定副鸡禽杆菌的血清型。另外,鸡传染性鼻炎商品化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 十分广泛,应用血清学试验可以检出各型特异性抗体,用来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
近1〇年来,我国的鸡传染性鼻炎疫情又有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我国鸡传染 性鼻炎的流行特点发生了变化,除了前些年报道的A型、C型副鸡禽杆菌之外,出现了 B型副鸡禽杆菌 的流行。二是原有标准在抗体的检测上提供了几种方法,但是在鉴定抗原方面提供的方法很局限,基本 上没有提供能够鉴定血清型的诊断方法。为了适应我国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需要,为鸡传染性鼻炎的诊 断和防控提供技术依据和保障,有必要对NY/T 538—2002进行修订。
E
鸡传染性鼻炎诊断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引起鸡传染性鼻炎的副鸡禽杆菌的诊断技术要求。
本标准中规定的临床诊断、细菌分离鉴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适用于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血 凝抑制试验(鉴定副鸡禽杆菌的血清型)适用于鉴定菌株的血清型。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检 测副鸡禽杆菌抗体)、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鸡群抗体的检测。
2临床诊断
鸡传染性鼻炎的一个特征是潜伏期短、发病迅速。最明显的症状是鼻腔有黏液性分泌物流出、面部 水肿、结膜炎以及泪液分泌增多。公鸡有时可见肉垂肿胀。病鸡可出现腹泻、采食和饮水下降,蛋鸡产 蛋下降。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死亡率可因其他病原继发感染或者混合感染而升高。
如果症状全部符合或者有部分符合,则可判为可疑,再进行如下的细菌分离鉴定。
3细菌的分离鉴定 3.1材料准备
1. 1无菌棉拭子、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无菌鸡血清或牛血清、TSA(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ryptic Soya Agar)和 TSB(胰蛋白 胨大豆肉汤,Tryptic Soya Broth)培养基。
1. 2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还原型NAD)表皮葡萄球菌。
3.2操作程序
3.2.1无菌打开可疑鸡的眶下窦,用灭菌棉拭子蘸取其中黏液或浆液。
3.2.2用棉拭子在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横向划线5条?7条,然后用接种环取表皮葡萄球菌从横线 中间划一纵线。
2. 3将划好的平皿置于5%的(302培养箱中(37±1)°C培养24 h?40 h。
3.2.4观察菌落特点。
3.2.5取菌落做过氧化氢酶试验,必要时通过进一步的生化反应做详细的特征鉴定。副鸡禽杆菌的生 化反应特点、培养特性及过氧化氢酶试验方法见附录A。
3.2.6应用PCR方法鉴定可疑菌落,经PCR鉴定正确后,取可疑菌落纯培养物作为攻毒样品进行动 物试验,方法见附录B。
3.3结果判定与表示方法
若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卫星样”生长的露珠状、针尖大小的小菌落,即靠近产NAD表皮葡萄球菌 处菌落较大,直径可达0. 3 _,离产NAD表皮葡萄球菌菌落越远,菌落越小,过氧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副产品 四氯化硅》讨论稿.doc
- 《高纯二氧化锗化学分析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 镁、铝、钴、镍、铜、锌、铟、铅、钙、铁和砷含量》讨论稿.doc
- 《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讨论稿.doc
- NY_T 2698-2015青贮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青贮窖.doc
- NY_T60-2015桃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oc
- NY_T503-2015单粒(精密)播种机作业质量.doc
- NY_T548-2015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技术.doc
- NY_T553-2015禽支原体PCR检测方法.doc
- NY_T562-2015动物衣原体病诊断技术.doc
- NY_T658-2015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