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工艺.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工艺

第一节 漆器工艺      利用天然大漆为主要涂料制作漆器工艺品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福州漆器是以麻布、木料、兽皮、竹子、陶瓷、合成材料等为坯胎,经过上漆灰、打磨、髹漆、研磨、纹饰等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的。以天然漆制作的产品轻巧耐用、造型美观、漆面光滑如镜、装饰华丽典雅,具有耐酸、耐碱、耐热、耐水、耐腐蚀、电绝缘等特点。其中以麻布脱制的脱胎漆器最为著称。   一、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是渊源于中国二千多年的传统漆艺,在汉唐“夹胎”技法的基础上创造而成的具有独特地方风格的品种。福州脱胎漆器创始人沈绍安,祖居福州城内杨桥头河沿10号。早年开设作坊制售漆器产品。清乾隆年间,沈绍安在衙门修理匾额时,见其表层髹漆已斑驳不堪,而漆灰和夏布裱成的坯骨依然很牢固,由此钻研自宋以来已经失传的“夹胎”技法。遂请人塑造几尊泥神像,外用很细的夏布或丝绸涂上生漆逐层裱在泥像上,入荫房干固后,再从底部打一个小孔泡入水中,泥像溶化后,余下的布胎质地坚固、轻巧异常、造型清晰,故而称之“脱胎”。脱胎漆器初期主要制作茶箱、烟箱、妆奁、首饰盒、提盒、观音佛像等。由于价格昂贵,销售对象仅限于富裕人家。沈绍安创制脱胎漆器后,又发展金银彩髹(绘)技术。把金银箔研成粉,调漆后再掺入彩色漆,便可根据需要调出一系列明快的浅色彩。彩髹技法分厚料与薄料二种;厚料以髹刷上漆,磨研而成,稳重深沉;薄料技艺为沈绍安所创造,并以手掌薄拍漆色上彩,具有明亮华丽的效果。   沈绍安漆艺传到第五代沈正镐、沈正恂兄弟时,为沈家“黄金时代”。鸦片战争之后,福州辟为五口通商口岸,脱胎漆器也由内销逐渐转向外销。为适应市场需要,开始模仿西式造型,先后生产烟具、茶具、咖啡具、手提杖、花瓶及日用餐具等。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沈正镐选送《莲花盘》、《茶叶箱》脱胎漆器参加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获头等金牌与得奖执照。光绪三十年,在福州创立福建省工艺传习所,设漆器制造科,招收40名学员,从日本聘请教师,培养造就李芝卿等一批漆艺专业人才。光绪三十一年,闽浙总督许应骙以沈正镐、沈正恂所制脱胎漆器进贡慈禧太后,得西太后赏识,御赐沈氏两兄弟商部四等勋章、五品顶戴官衔,并鼓励出口。从此,市场畅销,先后有40多家漆器店铺纷纷开业,改变沈家独营的状况,漆器成为福州一大工艺行业,从业人员发展至120多人,店铺大的资金有1000多元(银元),小的仅100多元,总计资金1.3万元左右,年产值3万元左右,开始制造博古围屏、花鸟雕刻围屏、大花瓶等大型产品及西式文具、书夹、灯罩、套盘、五味具等。   清宣统二年(1910年),沈氏兄弟以镐记、恂记为牌号,选送脱胎漆器《桃盘》、《福禄寿禧人物》及瓶、盒等数十件产品,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获一等商勋、四品顶戴荣誉官衔。同年,沈正恂《古铜色荷叶瓶》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获头等金牌和执照奖。从而声誉大震,国内外销路畅通,福州脱胎漆器开始大宗出口,出口值31541元,成为福建省最大漆器产地,有“建漆”之称。   民国4年(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福建省漆制器获大奖章,为大会最高奖级。但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爆发,漆器出口值骤降为7558元,行业生产也落入低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国9年,出口值又猛升至44063元,为历史最高峰。当时沈正镐、沈正恂继承祖传漆艺,又研制出天蓝色、葱绿、苹果绿、古铜色等彩漆,使漆器表面装饰更加丰富多彩。并发展一套磨、擦、推、揩等髹饰技法。还研制出“台花”、“印锦”等福州脱胎漆器特有的技法。   民国12年初,在福州屏山创办福建惠儿院,内设木工科、漆工科等专业,半工半读,聘李芝卿任漆工科技师。民国22年,全行业经营店坊55户,雇工419人,资金总额8.4万元。其中沈绍安兰记因经营有方,生意兴隆,雇工30人,资金1.1万元,在行业中首屈一指。福州脱胎漆器经营点主要集中在仓前山、梅坞顶、洋墓亭、泛船浦、崎顶、大岭顶、万春弄、土地庙、法王庙、东窑、功名街等,这些地方靠近闽江码头,外国商行、教堂、教会学校等较多。另一集中点在城内省府路、肃威路、杨桥路、宫巷等,靠近省府衙门。沈绍安兰记经理沈幼兰还在鼓岭设置别墅,在上海、厦门、香港、越南西贡等地设代理机构。由于行业中业务竞争激烈,一时与沈绍安谐音的牌号比比皆是,如胜绍安、林庆安、福庆安、林钦安、广绍安等等,导致市场信誉下降,沈家业务受到冲击,喜记、恺记、愉记先后闭歇。民国26年,由福建惠儿院的董焜藩负责组织一批脱胎漆器参加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展览会。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赴美参展部分作品转运香港,并聘请李芝卿、林庆惠、萧利齐、陈端钿等11人赴香港,成立中华民生工业社,创作脱胎漆器《世界名人胸像》等参展作品。此时,福州海口封锁,出口销路中断,全业54户331人依靠内销,生产皂盒、烟匣、盘等日用小商品。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