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城中轴线发展历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北京城中轴线发展历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包书月 张宝秀
摘要:本文阐述了北京城中轴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明借助北京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契机,中轴线得以向北延伸,2003年编制的“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方案”又将中轴线向南延伸到了南苑。本文将北京城中轴线分为三部分,即北中轴线、传统中轴线、南中轴线,它们的发展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北京应打破现有的单中心发展空间形态,依托中轴线、发展多中心,进而也使交通打破多层次环状结构、发展网络新格局。
关键词:北京,城市,中轴线,空间结构
一、概述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城市轴线的定义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把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王建国认为,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
北京旧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经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故宫,向北直达景山山顶,最后在钟鼓楼北结束,纵贯北京城南北,全长7.8km,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成亮说,城市轴线是一种历史性的城市空间组织与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所以它对由古到今的城市形态和城市肌理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中轴线决定了北京城市的格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提出,北京将发展“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其中“两轴”中的“一轴”就是指北京传统中轴线。
二、北京城中轴线的发展历程
(一)元、明、清三代北京城中轴线的形成与建设
北京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自古以来是我国北方的军事重地。中国古代城市从发展过程来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统治要求平地新建的城市,一般有整体的规划,有明确的轴线,布局方正规则;另一类是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依靠经济发展自发形成的,一般布局不够方正规则。北京城市的发展属于前者。
北京城中轴线开始于元朝。忽必烈于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颁诏以燕京为中都,作为陪都。忽必烈当时对金中都东北郊外金朝皇帝的离宫大宁宫非常欣赏,下令加以修缮,将自己的驻跸之地设在这个叫琼华岛的地方。1267年,在此地建城,首先在积水潭东北岸选定了全城的几何中心(相当于今鼓楼处),设中心台,建中心阁。由中心台向南,切积水潭东岸向东最突出的地方(相当于后门桥处),引一条正南正北的直线,确定为全城的中轴线,这就是现在北京旧城中轴线的确定之始。元大都的中轴线南起丽正门北达中心阁,全长约3750m。中心阁作为元大都中轴线的北端结束点,与南端的起点——丽正门遥相呼应,大内主城门和主殿都建在这条中轴线上,配殿和其他建筑分列中轴线两侧,从而形成一组相对完整的中轴线建筑群(图1)。
图1.元大都
(引自:侯仁之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北京出版社,1988年:27-28)
明北京城的中轴线是在元大都中轴线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并向南、向北延伸,这使得明代北京城中轴线的纵深感更强,空间序列更加丰富(图2)。明代北京城修建主要内容与时间见表1。
表1. 明代北京城修建主要内容与时间
时间 修建内容 洪武元年(1368) 将元大都北城墙南迁五华里筑新墙,辟德胜、安定二门,在元大都土墙外包筑砖石 永乐十五年(1417) 始建皇城及内城角楼 永乐十七年(1419) 将元大都南城墙南迁二里筑新墙,开三门,名称如元大都三个南城门之旧。在元大都东、西土墙外包筑砖石。改崇仁门为东直门、和义门为西直门 永乐十八年(1420) 中心阁被改建为鼓楼,并在鼓楼以北大约190m处兴建钟楼,使中轴线上的建筑、层次更加丰富 永乐十九年(1421) 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在中轴线两侧兴建太庙和社稷坛。 正统元年(1436) 修筑九门城楼、瓮城、箭楼、城壕、桥闸;在元大都土墙内侧包筑砖石;挖南海,堆万岁山 正统四年(1439) 内城城垣竣工,改称丽正门为正阳门、文明门为崇文门、顺承门为宣武门、齐化门为朝阳门、平则门为阜成门 嘉靖三十二年(1553) 始建外城,兴建永定门,北京旧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达钟鼓楼北,全长约7.8km 嘉靖四十三年(1564) 建外城箭楼及瓮城 资料来源:北京正阳门内展览。
图2.明代北京城平面图
(引自:侯仁之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北京出版社,1988年:31-32)
清代依旧定都北京,沿用明北京城,中轴线上基本没有增添新建筑,最主要的变化是一些建筑的名字,如:大明门改称大清门,承天门改称天安门,宫城内大殿和后寝的名称也都一一更换,以显示已经改朝换代,还将天坛、先农坛的形制完善并确定下来。
(二)民国时期北京城中轴线沿线的变化
如果说元、明、清三代是对北京城传统中轴线的建设时期,那么从民国时期到现在则是北京城传统中轴线的破坏与复兴时期。
民国时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剖腹产后七个动作非常危险.doc
- 副科级干部竞争上岗面试题2.doc
- 副职如何开展工作.doc
- 办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群众满意的心得体会.doc
- 加强一训三风建设,促进学校工作发展.doc
- 加强从政道德修养保持思想作风纯洁.doc
- 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doc
-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doc
- 加强员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探究.doc
- 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思考.doc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